感謝大家熱心的回覆!!看了大家的意見後重點是只要是在零下5度以上
基本上沒什麼問題,最多在進室內前放入相機包或保鮮袋即可.

PS:小弟擔心的是鏡頭內的水氣@@"2來是怕因為水氣散不掉導致發霉或生锈

再來是七天的行程後回國,要馬上放回防潮箱來做除濕的動作嗎?
買壹台機械式底片機就沒有電池失溫的問題吧!!!

clapton0219 wrote:
買壹台機械式底片機就沒有電池失溫的問題吧!!!

電池失溫不能測光也很難用阿
FM2還有出電池套件,可以把電池塞在口袋,用一根電線連到機底電池室呢~
其實在平常放防潮箱保存相機本來就比較好台灣氣候濕度較高容易受潮(當然裡面要放有除濕劑)
這個問題 講師 都是這樣說的
也就是避免由冷到熱的 的空間 水氣凝結

跟耐冷熱是不同的議題~~~
聽從別人的經驗 是最好的使用方式

生活部落格 https://www.germs.idv.tw
最近要去大陸,也要當心返潮,很多路都封了,再加上返鄉人潮,實在恐怖.....最近要過去的人要多多留意最新消息....

thit wrote:
放心吧~沒有那麼差那麼不耐用的電子產品的,所有的電子零件在研發、甚至成品組裝時都
會做高溫高濕、冷熱衝擊的高信賴性測試,目的就是要讓電子產品禁的起外在的環境,像
顯示屏來說,高溫都測到80度,低溫都測到-20度,濕度都測到90%以上,且你想,光
LCD就已經測到這樣的規格了,相對的其他類的電子材料也差不多都有此程度了,且外在的
環境沒有測試相對來的嚴苛吧!!
所以就不用擔心了,沒那麼嚴重的。


專業喔,不過再怎麼嚴格的高溫高濕,都會標示非凝結狀態。
進烤箱時,也是先開溫度再開濕氣,避免凝結產生。
所以實務上會產生凝結時,就是已經超出使用規格範圍了。
現在的電子設備都愈來愈能對抗一般的高溫、低溫、與高溼度.

而大陸型冷氣候一般乾燥, 不會因為室外冷空氣讓電子設備受潮.

在室外先用密封帶包起來的作法, 就表示外面的空氣是乾燥的.

癥結在於冷熱瞬間變化在機器內部凝結成水珠, 會危害到電子零件.

如果溫差不大, 或如果判斷背包的材質與背包內容物足夠隔絕溫度變化一段時間, 進出之前先放入背包中以衣物稍微包裹即可.

* * *

去過北極圈以北處. 當時算暖冬, 偶爾才 -20 以下, 因此進出室內外時大部份沒有特別用此法保護我的 DC.

該 DC 當時用了約 5 年, 之後一切還算正常. 但約半年後, 再也沒醒過來. 不一定是因為這個原因, 僅供參考.

也去過 +50 處, 相機快門延遲超過1秒.

這些場合我們無可避免的都是在廠商表列的"可操作溫度範圍"外操作, 壞了變成是我們的責任.

小心一點總是比較不會吃虧.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這個跟電子產品等級高低
耐不耐用應該是無關的
當然電子產品都有適用(可操作)的溫溼度範圍
但這跟反潮是兩回事
曾經有機會到對岸出外景
專業用的SONY Digital Betacam攝影機+CANON鏡頭
(不多,才3百多萬新台幣)
夏天近40度高溫
機器在車上吹冷氣約1個小時
下車就不能拍啦
鏡頭和機身都反潮(結露)
鏡頭大約過了30~40分鐘霧散
機身約過了1個小時解除結露警告才可以使用
雖然溫溼度都在可操作的範圍內
但結露就是不能操作啦
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等待機器回溫在拿出來使用
版大請斟酌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