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Tang兄:小弟擅自些了一下您提供的圖,請見諒拉了曲線之後發現效果還不錯所以我覺得可能店家掃的問題比較大順序和您貼的一樣第一張應該真的是曝光不足,店家拉過頭了第二張,不錯啊第三張拿著您的底片去其他店家掃掃看吧
可能你對底片的表現期待太高了,才會失望,底片是沒有感光原件在高ISO時所產生的熱雜訊,但是它有色粒子的問題,ISO越高,粒子越粗,還有跟DSLR一樣,在曝光不足時,硬拉曲線,在DSLR上是雜訊更明顯,在底片上是色粒子變粗及明顯,其實以純淨度來說,DSLR在某些狀況下是比較好,所以不是用底片就沒有粗點點,也是會有的!曝光不好會比DSLR更嚴重!
既然要長時間曝光有架腳架那就不要用400度的負片這種場合要有好畫質應該至少用100度甚至是50度的正片(負片的寬容度比較好,不過畫質個人覺得so so)曝光時間再拉長~至於曝光時間,弄個曝光表來再參考一下吧不過事先還是應該先在家裡面試試看~畢竟底片不比數位~
一般看底片的成果, 只要是出現粒子很粗大多是曝光不足, 前幾樓的大大都說過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 自動沖洗的藥水沒有常換, 當然一般都會設定沖洗多少數量才換, 你可能遇到沖洗的最後幾卷...另外有些人會做正片負沖等.... 這也會照成機器裡的藥水品質變化, 所以不是所有的相片行都會幫人這樣沖洗底片...但你可能會遇到, 可是老闆不會說....我不是很懂, 不過我的老外室友在大學是學這一方面的, 他都是自己洗, 可以確保底片不被洗壞, 再來是掃瞄的問題, 他自己也是受不了相片行的不良掃瞄, 自己花了幾萬元去買掃瞄器.現在數位攝影當道, 很多人去洗底片, 照片都是噴墨的不是顯影的, 我想照片的粒子也可能因此比較明顯....外行人的看法, 有錯請指正...
AllenTang3434 wrote:今年2月底去了一趟阿...(恕刪) 化學感光材在長時間曝光下所產生的影像濃度(片基厚薄)是非正比的你可以參考紙盒內的說明,應該有寫名其可用曝光時間(例如1秒~1/10000秒)如果超出範圍,需取得技術資料重新計算樓主的確是曝光不足,原因是對所使用的感光材不了解。
16樓與17樓的回答都已經點出問題所在了,底片在高速快門以及B快門下會有所謂的「倒易律失效」或稱為「倒易率不對稱」的問題,這是底片曝光程度與時間不成線性比例的特性。以B快門而言,通常超過2秒以上,就必須做曝光補償,感光度越高之底片,時間可能更短,也就是說樓主原使用400度底片,未必更換800度就可以解決問題,可能會更差。因為在超過2秒鐘之後的時間裡,800度底片將比400度底片的感光度更低,亦即800度底片衰減的比400度底片更快。但某些標榜「倒易率失效」低的專業底片不在此限。數位相機使用CCD或是CMOS,感光度幾乎是恆定的,撇除「暗電流」及「讀出」兩大雜訊,可以確定的是等比例的曝越久得越多,而且是成線性的,不過不是很直。對於「天文攝影」及「極光攝影」皆需要很長時間的曝光,以目前的數位單眼相機而言,已經些微超過傳統底片了,但是在大面積底片廣角攝影上,CCD和CMOS還是有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