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幅6100万像素接近光学繞射極限了? 分析有疑問

assis1123 wrote:
畫素過高沒有S/N的問題--- 如果在同個尺寸下觀看的話。

單個像素來看,密度高的SN低這理所當然。...(恕刪)


問題在
看照片時
除了全螢幕大小外

當放大來看,
通常會有 "固定顯示比例百分比"的檢視習慣
如25%檢視, 50%檢視, 100%檢視
像素越高相機, 同顯示比例百分比

"照片就是放比較大, 雜訊就是易被放大"
elfwong wrote:


感謝說明
那 "...(恕刪)

當然是錯的。

繞射是波特性,怎麼可以用點去討論,一開始就錯方向。
取樣是越高越接近原本樣貌,怎會變上限。

繞射是談鏡頭理論極限解析,例如半導體製造業的超高解析鏡頭,要再提高解析就是增加口徑或更短波長,才可以提高。
diffusionless wrote:
取樣是越高越接近原本樣貌,怎會變上限。...(恕刪)


這個公式嗎?

1/(總解像力) = 1/(鏡頭解像力) + 1/(感光元件解像力)

感光元件解像力 ➡∞
(總解像力) = (鏡頭解像力)
原本樣貌

印象不是很清楚
不知對不對?
elfwong wrote:
這個公式嗎?1/(總...(恕刪)


不是 d大在講的不是這個....
assis1123 wrote:
不是 d大在講的不是...(恕刪)

sorry 那我會錯意了
PIXEL SIZE=3.72um 要到繞射極限還很遠,不用想太多。

手機用的CMOS很多PIXEL SIZE 已經<1um了。
elfwong wrote:


這個公式嗎?

...(恕刪)

Airy disc是我們在討論像差時使用,它就對焦最好狀態相當是焦點,但並不是一個點,

舉例我們在使用X-ray作晶體繞射時,因爲波的建設性與破壞性干涉,最後形成繞射點圖,來判定他是什麼結構,這裡用點是因爲外觀看起來像是許多點的一張圖,但實際上它的每一個點都是一個強度分布的結果,他內含波粒二像性中波動性的結果。



我們實際上光學成像,每個位置像差都不一樣,而點是非連續性,但實際影像是連續性,把光當作像素一樣點分布,怎會有繞射問題,又怎麼成像,數位取樣會有非連續性問題,但光成像是類比怎會是光點這樣非連續性狀態。
cotou wrote:
PIXEL SIZE...(恕刪)


這應該可以解釋為什麼手機的光圈都是固定的沒辦法縮,當然一來可能是機構的問題,二來就是繞射的考量了。
carl3104 wrote:
這應該可以解釋為什麼手機的光圈都是固定的沒辦法縮,當然一來可能是機構的問題,二來就是繞射的考量了。


從業人員會直接告訴你,手機鏡頭不太管繞射極限。

光圈無法縮只是因為成本及空間考量。
carl3104 wrote:


這應該可以解釋為...(恕刪)

手機一般來說,成像圈小,像差易修正,所以通常把球差、軸向色像差等因光圈變大而變大得像差修正差不多,因此縮光圈並不會有像差下降或下降不多,所以大多是大光圈曝光。

空間解析是鏡頭對物體的能力而不是結果,就跟拍iso12233黑白條紋鑑定解析力一樣,並不是簡單一個物空間的點對像空間的點,所有攝影都是把物體拍小,所以怎會有對等計算。


真的別想太多,攝影鏡頭通常用不到極限解析,如果一顆鏡頭可以解析微米級,請問要用多少畫素才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