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第一本相簿(1930-1950年代中期)

農委會茶葉改良場文山分場

創立於民國十九年一月,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茶業傳習所」,座落於臺北縣林口鄉(現今稱為新北市林口區),經管土地面積共66公頃,其中茶園占36公頃。光復後定名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茶業傳習所」。迄至民國三十九年一月「農林處」奉令改為「農林廳」,因而更名為「臺灣省農林廳茶業傳習所」,民國五十七年改制隸屬「臺灣省農林廳」轄下「茶業改良場」(設於桃園縣楊梅鎮),更名為「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林口分場」。民國六十八年因中央之決策奉令遷場,民國七十二年始選定臺北縣石碇鄉格頭村(現今稱為新北市石碇區格頭里)作為建場用地,於民國七十三年九月施工,並更名為「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遷建經費計1億3千萬元,經2年5個月興建,於民國七十六年二月正式遷移新址;經管土地面積共8.8公頃,其中茶園約占6公頃。

  民國八十八年配合臺灣省政府「精省」政策之實行,經改制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機關名稱修定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

  民國九十九年六月十一日因機關修編,改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所屬之派出單位。

  本分場位於新北市石碇區格頭里,屬於傳統北部文山茶區境內,面積8.8公頃,其中茶園約占6公頃。土壤酸度 pH 值介於4.9~5.3之間,海拔高度有350~460公尺,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1°C,相對濕度為85% ,年降雨量約3,300 mm;終年雲霧裊繞、氣候溫和且雨量適中,極適合茶樹生長。

  本分場輔導轄區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為臺灣東北部茶業輔導專責機構。

臺灣總督府茶業傳習所

昭和14年二月七日第四十二號園剪枝實習記念寫真(1939年)




臺灣總督府茶葉傳習所第九回修業生記念
茶葉傳習所1930年創立,昭和14年(1939年)是第九回,看來是一年招生一次的樣子



臺灣神宮是原位於臺灣臺北市劍潭附近的劍潭山山麓的神社,1901年完工時名為「臺灣神社」,二戰末期(1944年)升格為神宮,主祀死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台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中最為重要的一座,稱作「臺灣總鎮守」。1945年中華民國統治臺灣後被拆除,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與圓山聯誼會

昭和拾四年七月壹日台灣神社參拜記念攝影

祖父的朋友照片,有些人看來很要好..這些人如果在世也101歲以上了

自然捲髮台灣很少見








應該又是我爸或叔叔們亂畫的
太平町二丁目小林寫真館拍的
太平町二丁目現在的南京西路和延平北路一帶

祖父和朋友的合照
一堆照片,可惜百歲祖母記憶早就忘光了










家族照,髮型蠻特別


只有35mm底片大小的照片

只有35mm底片大小的照片


指南宮前拍的








不知是軍服還是警察服






自行車煞車不是用線,而是用連桿,這樣才不易壞
祖母的及朋友的照片
眼鏡應該是造型而已,沒看過她戴眼鏡




祖母及外曾祖母,外曾祖母有活到1970年代,小時候在三重德林寺看過






12樓已補上臺灣總督府茶葉傳習所第九回修業生記念

整本相簿中只有一張狗的照片
祖母喜歡大型犬,1970年代我家有養過
這張因為照片材質沒有金屬光澤所以推論是戰後拍的
後面還有人力車,網路上大多是三輪車的資料
人力車好像沒有(這張後來被網友考證是在
中國拍的,因為後面的人穿馬褂)






祖父照片,只有底片大小而已,說真的這麼小張還不如不洗出來,推論可能是相館樣本
讓顧客看再決定要不要洗大張的
hx135cb750 wrote:
12樓已補上臺灣總督(恕刪)


你家是不是望族阿,那麼久遠的年代有照片不簡單耶。
hx135cb750 wrote:
12樓已補上臺灣總督(恕刪)


你家是不是望族阿,那麼久遠的年代有照片不簡單耶。
flyingf wrote:
你家是不是望族阿,那麼久遠的年代有照片不簡單耶。

不是望族,是小格頭鄉下人
有沒發現,生活照中很多都是朋友的
應該是互給照片

祖父家族沒有像中南部家族那類三合院
1940年代到台北當警察(日本時代和國民政府初期)
約1954(有照片)-1980年在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當上班族
到1969年祖父才買房子
不過,妙的是
有些鄉下小孩子的照片
是否代表台北小格頭鄉下人還有辦法負擔照相費用?

==========
還有照片沒上傳,整理後會上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