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關於多點對焦的問題?

有些C家的機身, 還有一個模式可以用,
自動景深模式, A-DEP曝光模式
會利用所有的對焦點,計算對焦點涵蓋的範圍是否在景深範圍內
感覺上跟樓主所說的多點對焦反倒比較接近

不過如前面其他朋友所言
焦平面還是只有一個, 只是相機自動幫你計算景深範圍
這模式還有一個缺點,光圈快門不能調整
(應該是因為相機用改變光圈來自動搭配合適的景深範圍)
算是針對一些新鏡頭沒景深表尺的一種補償吧
.stick. wrote:
焦平面永遠只有一個@...(恕刪)


嗯嗯!!謝謝!


johnny5423 wrote:
我是個新手
所以以下...(恕刪)


就因為小弟也是這樣覺得,所以才想在01確認一下!謝謝!



aywang wrote:
景深範圍 景深範圍 ...(恕刪)


謝謝!!呵呵~~小弟獲益不少阿!!之前一直不懂"景深尺"的用途,現在大概了解啦!!

再次感謝!
Starlightconcert wrote:
有些C家的機身, 還...(恕刪)


謝謝!!小弟懂了!!
滅絕希望;若是天命,逆天之路終不悔...

dgg wrote:
這個問題是「廣告文」避重就輕的結果
一直強調「臉部追焦」「多點對焦」
而不說明原理,就常讓初入門的人弄錯了


我也這樣覺得...
小dc景深超深...要拍到前後人臉不在景深內還蠻難的吧
但市場商卻這樣吹捧...讓人感覺什麼好幾十位都可以"臉部對焦"

鞭完了回到主題....
其實樓上很多高手都解釋清楚了...
也沒什麼好補充的...
D700,MB-D10,T124,35/2,50/1.8,85/1.8,SB600
但就我對富士小DC的認識
他的多重臉部
也是只有一個對焦框是綠色的(也就是焦點)
其他是白色的 是拿來當作測光用的(也就是取得臉部亮度的平均值)
所以就是拿一個臉當焦點
其他是測光用的
志揚~ wrote:
但就我對富士小DC的認識
他的多重臉部
也是只有一個對焦框是綠色的(也就是焦點)
其他是白色的 是拿來當作測光用的(也就是取得臉部亮度的平均值)
所以就是拿一個臉當焦點
其他是測光用的


我錯怪富士了...因為對富士的相機沒研究
剛剛google了一下
富士寫的蠻中肯的...
只是這種多點測光的技術真的有那麼神嗎?
畢竟畫面中的人可是隨機分布的
聽說某些入門款的dslr也只有正中對焦點有中央重點測光(其餘對焦點不行)
我沒開發過相機...隨口問問啦
不過富士真的很厚道沒有誤導消費者..

反倒是這家
就真的這樣寫!!
應該看不出來是nikon的吧
D700,MB-D10,T124,35/2,50/1.8,85/1.8,SB600
我記得
單眼的 測光 是根機身有關吧@@!(有錯請指正)
因為取景的時候 並沒有辦法直接得到CCD上的資訊(被反光鏡擋住 這才叫單眼阿XD)
但 小DC 畫面全景 都有資訊吧
所以我想 應該很簡單就能測光了吧
至於每個臉 好像也是要偵測到才能測吧 沒測到 也沒辦法囉~
其實 應該是類似臉部對焦的
不過他還可以記憶更多類似的東西
以現在的2D演算法 +DSP應該不難
志揚~ wrote:
我記得單眼的 測光 ...(恕刪)


我不知道其他家怎麼測的
但是...我沒按下快門時...還是可以測光喔
也就是說..我的d80同一場景同一光源下
我改點測光跟平均矩陣測光的光圈快門組合是不同的

所以你說在CCD上去演算進光亮後推測(相機判定正確曝光)光圈與快門
應該在nikon的dslr上是不對的....

補充一點... 下面是我的推敲
不知道對不對...
老鏡在nikon新一輩的入門機身上是無法測光的(D90以下)
但是專業級的機身卻完全支援
所以我猜
新鏡是在鏡頭上測光然後告知你的機身合理的曝光(光圈與快門)
但是老鏡無此功能..所以需要專業級的機身上的測光系統去判斷
而入門款的機身為求cost down..所以閹掉這機身上的測光系統

以上是我猜的啦....

D700,MB-D10,T124,35/2,50/1.8,85/1.8,SB600
我懂你的意思
我所謂 進CCD之後 是指小相機
DSLR是靠機身
可能還有其他感測器之類的東西~(如同您說 鏡頭 或是機身之上的感測器 而不是靠CCD 畢竟他被反光鏡擋住了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