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隨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最近在路口叫賣玉蘭花、發放海報的人又開始多了曾經有一段時間政府宣導要取締在路口進行發放海報或販售的行為或許是台北市的警察壓力很大,執行不能絲毫放鬆感覺確實有好一陣子沒有看到這種景象了但是這一波經濟衰退、失業人口急遽增加這樣的畫面在台北街頭也漸漸多起來了這是某一天寒流來襲、又下著大雨我在內壢工業區的一個路口上拍攝的每次我總是掙扎著...只要沒有買賣,這種交易行為就會消失但是,日子真的難過到底是買?還是不買?
先來張輕鬆的 有一年小弟要出國 家母帶小弟去機場路上一個紅燈停下來之後 突然[碰!!!!!!!!!!!!!!!!!]的一聲 後面有車撞上來...下車一看...小弟沒跟對方多說任何一句話就開始拍照而且事實上 連找警察都不用了...挖哩咧~ 撞這麼大喔!!!夭壽...沒事撞到一個帶相機的... (設計OS)怪怪~ 這撞得還真不小另外這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那個年代400萬畫素DC是頂級DC手機普遍還沒有照相功能 不過當時就常聽到前輩建議相機買了就是要帶在身上而這事情基本上也圓滿落幕~警察大人 : 你照片都拍了 不用怕我不負責吧 所以就請有心人不用查了另外這張照片是在路上拍的 原本遠遠的只聽到撞擊聲 沒看到事情直到靠近了才看清情況因為旁邊就有交通警察 小弟就沒有逗留了 希望事主沒有事情
出發點是好的啦只是.....你認為是同情人家當事人認為嗎?就像以前新聞報導過的一個在台北站前天橋(已拆掉)求乞的人其實家財萬貫甚至還坐賓士到車站才去天橋求乞他求乞得到的錢也是再給其他求乞的人他純粹是想好玩、想體驗這時候你拍的一張照同情他你確定他需要同情嗎?只是突然想起這則新聞無惡意
Wiiroro wrote:出發點是好的啦只是....(恕刪) 謝謝 不過那個人真的不是我 而且因該蠻多人也夢想當流浪漢的....同情心 是敘述旁觀者的一種感受 同情是動詞 可悲與可憐 是形容詞 可憐 可當動詞A可憐B 表示A做了某些自認為可以幫助B的事情A同情B 表示A心理上 認為B很可憐所以我捐獻得行為因該要堅定些 表示我認同我自己是可以幫助B的小弟今天拍攝的第一張圖片中 賣花的阿婆看了好幾次 眼框紅了好幾次我同情阿婆 不是因為他在寒風中賣花 生意不好很可憐而是對於人生老病死的同情她與影像中來往的路人相比較 是如此的瘦小抹布讓我聯想到乾淨 清潔毛帽 圍巾 背心 毛衣讓我感覺她很虛弱 也聯想到我的親人而她的鞋子 讓我覺得方圓十公尺內只有她不追求時尚而她的眉毛 讓我覺得她還是愛美的就像她賣的花一樣這因該就是我的同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