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了~感謝~

冼鏡光 wrote:
您在討論時忘了時間的因素。二次大戰後西德是攝影器材王國,他們使用DIN,但美國主宰科技發展,他們用ASA制,1950到1970的機型很多是既有 ASA也有DIN的。後來ANSI出現,很多電腦與通訊協定就以ANSI為主,但仍然沿用舊制ASA(因為不需要更改)。不過ANSI是美國標準,所以 ISO出現制定國際標準,因此敏感度目前是ISO,其實從ASA、DIN、到ANSI、到ISO的敏感度定義全是同一回事,沒有誰對誰不對的。道理很簡單,50年前的ASA 50底片的敏感度與今天ISO 50底片或sensor對光的敏感度全都相同,要不然整個曝光與測光系統就會大亂。..(恕刪)
冼鏡光 wrote:
您在討論時忘了時間的因素。二次大戰後西德是攝影器材王國,他們使用DIN,但美國主宰科技發展,他們用ASA制,1950到1970的機型很多是既有ASA也有DIN的。後來ANSI出現,很多電腦與通訊協定就以ANSI為主,但仍然沿用舊制ASA(因為不需要更改)。不過ANSI是美國標準,所以ISO出現制定國際標準,因此敏感度目前是ISO,其實從ASA、DIN、到ANSI、到ISO的敏感度定義全是同一回事,沒有誰對誰不對的。道理很簡單,50年前的ASA 50底片的敏感度與今天ISO 50底片或sensor對光的敏感度全都相同,要不然整個曝光與測光系統就會大亂。
比爾蓋飯 wrote:
在英文版的Wikipedia寫的很詳細,ISO並非誤用,而是一種新的統一標示規範。在當代ASA和Din標示早就消失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統一的表示法就是ISO標準標示法。
ISO標示真正的寫法就是『ISO 100/21°』這種寫法絕對不是ASA100/Din21°的縮寫,詳細的說明參考英文版Wiki,事實上 ISO 100/21° = ASA100 = Din21° 後二者是早期未統一的標準,ISO寫法制定統一了所有底片的感光度,因此後來的底片全部改用ISO標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ISO 100/21°』這種標示方法。
使用底片時我們口語上說ISO 100就是指『ISO 100/21°』的簡稱,就如同我們口語上常使用『馬總統』就代表『馬英九總統』是完全一樣的意思。
中文維基百科不知道是那一個看不懂英文天才去編寫,竟然和樓主一樣提出ISO標示是誤用的謬論,再次強調,ISO標示法絕對不是誤用,而是一個綜合以往二大標式法的統一標示法,是一個新的標準。在當代就是使用ISO標式法來標示所有的底片。
===
上面談的全部都是底片的敏感度,至於數位感光度的標示方法則又是另一回事,ISO XXX的標式法就是數位感光元件的統一標示準則,在數位相機上就永遠只會有ISO 100這樣的標識,跟底片上的舊標準ASA、DIN或者新標準ISO標示等完全無關勿混唯一談。
當在數位時代,我們口語上使用ISO 100的說法,就代表數位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是ISO 100,這種標示方法統一於所有的數位感光元件,此種表示法並非縮寫。
比爾蓋飯 wrote:
中文維基百科不知道是那一個看不懂英文天才去編寫,竟然和樓主一樣提出ISO標示是誤用的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