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感光度及感光度單位解謎:ISO?ASA?Din?

感謝分享有趣的故事!!

長知識了~感謝~
好文一篇!推薦!!還有..."單眼"相機其實也不叫"單眼"相機阿!!!...樓只要不要順便也發一篇!!~
敗敗~敗敗敗~...I'm buying it~
冼鏡光 wrote:
您在討論時忘了時間的因素。二次大戰後西德是攝影器材王國,他們使用DIN,但美國主宰科技發展,他們用ASA制,1950到1970的機型很多是既有 ASA也有DIN的。後來ANSI出現,很多電腦與通訊協定就以ANSI為主,但仍然沿用舊制ASA(因為不需要更改)。不過ANSI是美國標準,所以 ISO出現制定國際標準,因此敏感度目前是ISO,其實從ASA、DIN、到ANSI、到ISO的敏感度定義全是同一回事,沒有誰對誰不對的。道理很簡單,50年前的ASA 50底片的敏感度與今天ISO 50底片或sensor對光的敏感度全都相同,要不然整個曝光與測光系統就會大亂。..(恕刪)


的確,冼老師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察點:時間。

討論這個主題必須考慮時間因素,其實等於是攝影史的一部份了。我自己的傳統相機機背上就有ASA/DIN的換算表,ISO出現的時間點,我也恭逢其盛,如果你是從傳統底片時代走過來的老頭(誤),可能就感覺不到什麼誤用問題。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m_speed

在英文版的Wikipedia寫的很詳細,ISO並非誤用,而是一種新的統一標示規範。在當代ASA和Din標示早就消失不存在(或者說少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統一的表示法就是ISO標準標示法(1987年至今),在柯達USA官方網頁有提到,目前大部分的底片標式都是ISO規格,並不是ASA或是Din。

ISO標示真正的寫法就是『ISO 100/21°』這種寫法絕對不是ASA100/Din21°的縮寫,詳細的說明參考英文版Wiki,事實上感光度的定義上ISO 100/21° = ASA100 = Din21° 後二者是早期未統一的標準,而ISO在1987年制定新的規範統一了所有底片的感光度,因此後來的底片全部改用ISO標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ISO 100/21°』這種標示方法。

使用底片時我們口語上說ISO 100就是指『ISO 100/21°』的簡稱,就如同我們口語上常使用『馬總統』就代表『馬英九總統』是完全一樣的意思,或者我們口語上說『歐巴馬總統』這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是在說那位『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總統』(不好意思,他的名字就是那麼長)。

中文維基百科不知道是那一個看不懂英文天才去編寫,竟然和樓主一樣提出ISO標示是誤用的謬論,再次強調,ISO標示法絕對不是誤用,而是一個綜合以往二大標式法的統一標示法,是一個新的標準。在1987年之後就是使用ISO標式法來標示所有的底片。

===

上面談的全部都是底片的敏感度,至於數位感光度的標示方法則又是另一回事,ISO XXX的標式法就是數位感光元件的統一標示準則,在數位相機上就永遠只會有ISO 100這樣的標識,跟底片上的舊標準ASA、DIN或者新標準ISO標示等完全無關勿混唯一談。

當在數位時代,我們口語上使用ISO 100的說法,就代表數位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是ISO 100,這種標示方法統一於所有的數位感光元件,此種表示法並非縮寫。

冼鏡光 wrote:

您在討論時忘了時間的因素。二次大戰後西德是攝影器材王國,他們使用DIN,但美國主宰科技發展,他們用ASA制,1950到1970的機型很多是既有ASA也有DIN的。後來ANSI出現,很多電腦與通訊協定就以ANSI為主,但仍然沿用舊制ASA(因為不需要更改)。不過ANSI是美國標準,所以ISO出現制定國際標準,因此敏感度目前是ISO,其實從ASA、DIN、到ANSI、到ISO的敏感度定義全是同一回事,沒有誰對誰不對的。道理很簡單,50年前的ASA 50底片的敏感度與今天ISO 50底片或sensor對光的敏感度全都相同,要不然整個曝光與測光系統就會大亂。


其實有點反了呢,因為底片並沒有以ISO作為感光度的單位,底片的感光度單位並不是ISO制定的,只是ISO認定以ASA和DIN為標準,所以底片上使用ISO作為感光度單位實為誤用,而現今Sensor的改光度是由ISO制定的,其單位量尺和ASA是等效的,所以Sensor的ISO50和以前底片的ASA50當然相同,就好像長度的單位公分和釐米指的是同樣的長度是一樣的道理!雖然名字不同,而單位卻相同,最後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方便罷了。

而我說大廠所出的錯即是因為於底片機上,ISO並不是個感光度的標準單位,那是經由長期的誤用及而來的,所以上面應該要以ISO所認定的ASA或是Din做為單位才是!

而ASA、DIN或是GOST的定義當然相同囉!他們只是「單位」,表示的東西當然是一致的,就好像溫度的單位有華氏和攝氏一樣,底片的感光度有ASA、DIN‧‧‧等等不同的單位,但是他們所詮釋的都是「感光度」,關於這部分洗鏡光大好像有點誤會我的意思。

謝謝洗鏡光大補充關於「時間的要素」,我想不只是感光度單位的制定,很多單位的制定都和當時的時代有關係呢!


另外有個題外話,應該有不少人知道ANSI和ASA其實是同個東西,ASA(American Standards Assiciation)於1966年成為USASI(United State of American Standards Institute),之後又在1969年變成現今的名字: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看完之後~~~其實只是覺得~~不能因為以前叫做"打狗" 就說"高雄"是誤用的
而是應該說感光度的發展歷史~~~

以前的標準,不代表就是現在的標準~~~


我的M6機背上
有感光度調整環
上面的標示文字只有ISO
但,它一邊是DIN、一邊是ASA的數值
二個值是相對的

另二捲底上標示的是:
200/24
400/27
上面沒有ISO

但是200、400都有另外的大字
讓人一目了然它的感光度
可見ASA是比較通用的單位



比爾蓋飯 wrote:
在英文版的Wikipedia寫的很詳細,ISO並非誤用,而是一種新的統一標示規範。在當代ASA和Din標示早就消失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統一的表示法就是ISO標準標示法。

ISO標示真正的寫法就是『ISO 100/21°』這種寫法絕對不是ASA100/Din21°的縮寫,詳細的說明參考英文版Wiki,事實上 ISO 100/21° = ASA100 = Din21° 後二者是早期未統一的標準,ISO寫法制定統一了所有底片的感光度,因此後來的底片全部改用ISO標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ISO 100/21°』這種標示方法。

使用底片時我們口語上說ISO 100就是指『ISO 100/21°』的簡稱,就如同我們口語上常使用『馬總統』就代表『馬英九總統』是完全一樣的意思。

中文維基百科不知道是那一個看不懂英文天才去編寫,竟然和樓主一樣提出ISO標示是誤用的謬論,再次強調,ISO標示法絕對不是誤用,而是一個綜合以往二大標式法的統一標示法,是一個新的標準。在當代就是使用ISO標式法來標示所有的底片。

===

上面談的全部都是底片的敏感度,至於數位感光度的標示方法則又是另一回事,ISO XXX的標式法就是數位感光元件的統一標示準則,在數位相機上就永遠只會有ISO 100這樣的標識,跟底片上的舊標準ASA、DIN或者新標準ISO標示等完全無關勿混唯一談。

當在數位時代,我們口語上使用ISO 100的說法,就代表數位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是ISO 100,這種標示方法統一於所有的數位感光元件,此種表示法並非縮寫。


感謝比爾蓋飯大提供這樣的訊息,我有去參考提供的連結了,裡面提到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5800:1987 from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defines both an arithmetic scale and a logarithmic scale for measuring color-negative film speed.

這裡很清楚地說明,於1987年ISO所認定的是ASA(arithmetic scale)和Din(logarithmic scale)兩者作為底片感光度的單位標準。重點在這:這兩種感光度單位最初並不是ISO制定的,而是ASA和DIN制訂的標準,ISO只是「認明」這兩種單位作為感光度標準罷了,所以單位上應該還是使用ASA而非ISO,而ISO100/21°這種寫法即表示ISO認明這捲底片有ASA100以及DIN21°的感光度,「ISO」並不是單位本身!而ASA和DIN也沒有因此而消失,他們只是被ISO認證而已!

這裡有個重點:會以「ISO」命名,絕對只會發生在ISO本身自己制定的標準才會,比如說有名的CDFS,它的名稱即為ISO9660,照比爾蓋飯大的說法,ISO底下SI所制定的國際單位制裡頭的公分、公尺等「SI units」是不是全部要以ISO命名?可是想想,早在ISO出來以前就有公分和公尺等單位了,SI所做的不過是「認定它作為標準」的動作罷了。

比爾蓋飯 wrote:
中文維基百科不知道是那一個看不懂英文天才去編寫,竟然和樓主一樣提出ISO標示是誤用的謬論



最後我還是要說:「我喜歡和氣點的討論。」

請問這裡一定要用「謬論」這種字眼嗎?好像我花時間打上來的文章還有和別人的討論都是在談「謬論」似的,看了很不舒服,用這種貶低他人的字詞並沒辦法顯示自己高別人一層。
當然,比爾蓋飯大可能當時並無此意,如果是我誤會了我先在此先行對您道歉。


dgg wrote:
我的M6機背上
有感光度調整環
上面的標示文字只有ISO
但,它一邊是DIN、一邊是ASA的數值
二個值是相對的

另二捲底上標示的是:
200/24
400/27
上面沒有ISO

但是200、400都有另外的大字
讓人一目了然它的感光度
可見ASA是比較通用的單位


感謝這位朋友提供這寶貴的訊息!


痞子雲 wrote:
看完之後~~~其實只是覺得~~不能因為以前叫做"打狗" 就說"高雄"是誤用的
而是應該說感光度的發展歷史~~~

以前的標準,不代表就是現在的標準~~~


嗯!沒錯!誤用久了其實就會變成「標準」,痞子雲大給的就是再適合不過的例子;就像「雞籠」和「基隆」一樣!
http://www.bhes.tpc.edu.tw/~s890361/8684754.htm
基隆名稱的演變 ~

網路世界真是五花八門哩 ~ 玩了這麼久才發現原來 " ISO " 是誤用而變成真啊 !
佩服佩服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