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wrote:sorry, sorry,想一想的確是對比低一點,不是飽和度低,感謝hiloshi幫忙導正:)...(恕刪) 可是你仔細想想後反而差異更多喔飽和度低一點, 對比不要變(甚至提高一點), 會更接近樓主要的風格
台灣人口中的日系風格其實很狹隘,不外乎兩大方向第一個是照片內容有日本元素,例如和服、日式建築或傢俱之類的乃至小道具。再來就是因為逆光造成的顏色淡化,或是類似底片般的低飽和對比但事實上,日本人拍照是很多元的,只是台灣人看到的大都是包裝後的日本作品,因為那樣的淡雅風格很容易營造出感覺,例如電影,CD封面等等。但是我看過不少的日本寫真,逆光反而是最少用的手法,也不會故意搞的低飽和低對比。日式美式台式,最後都還是只有"多看作品去了解的這一式"...
meridian wrote:可是你仔細想想後反而...(恕刪) 嗯~就樓主貼的圖,看起來是低飽和+高反差沒錯~~不過跟一般所謂的"日系"感覺就不太一樣了...反正只是個形容詞吧~哈~=================================================另外補充一下貼兩張低飽和與低反差低飽和低反差就看想怎樣的風格囉~
推薦幾部值得當功課的電影:青春電幻物語 (岩井俊二)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 (行定勳)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是枝裕和)這幾部片的攝影風格各有不同卻又有相似之處其中"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真人真事改編 有記錄片的味道故事描述四個被遺棄的小孩自力更生非常的生活化(較無干擾元素)並以HD攝影機拍攝(沒有底片或CMOS的問題)製作期長達一年(所以四季光影都有)這幾部看完就會了解日本Tone不是只有小反差....此外樓主那兩張應該算"七零年代風格"不是日本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