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螢火蟲也不是全然不活動,也見得到陽光,並非如一般人所想的"見光死"。
不拍最環保?是啊!不拍攝任何相片,不製造相機也沒有相機工業的確可以減少部分的污染和資源的耗損,但是其他人類的生活用品呢?
為了反對拍攝螢火蟲,卻用一些誤謬的理由或主張來支持這些反對意見,反而讓這些反對變得非理性又不正當了。
只要螢火蟲的棲息環境可以提供繁衍所需的食物鏈和避免污染破壞,螢火蟲會順其自然的繁衍下去。
真正該被反對的是"捕捉",但是當你看見了正在捕捉螢火蟲的人,你會如何?上網打字制止?
要反對XXX是個人的自由,要不要XXX也是個人的自由,要主張XXX使眾人同意並改變選擇,請說個完整通順的道理吧?
不同意我的言論?那是你的自由。I don't care.
宅男乙 wrote:
急不來.. 動拍不了, 就待其靜時..


這張圖完全說明了業餘生態攝影(不只是螢火蟲)的訣竅:「不要把被拍攝物嚇跑」。
職業生態攝影,對於目標物的生態習慣必須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才能正確的實行。
像樓上說的人工控制環境,六個字聽起來平淡無奇,
但是如何捕捉、如何豢養、如何控制、如何野放,這是一門科學,不能亂搞。
業餘生態攝影沒辦法做到像職業那樣精密控制,
就只能用觀察等候去換取適合拍攝的機會。
如果你把被拍攝物嚇跑了,你就要花更多時間尋找等候其他適合的場景。
就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曉得為什麼就是這麼多人一直在鑽牛角尖。
鏡頭、光圈、快門、ISO、對焦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找個類似的場景試拍幾次就抓到訣竅了。
最簡單的方法:去買個放在太陽下晒暖了會在暗處發光的小飾品,拿到家裡廁所把門關上試著拍幾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