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為什麼DC拍起來都亮亮的?尤其是夜景!!


chin11072002 wrote:
每次拿到新相機都會做...(恕刪)



謝謝網友的指教

讓小小去爬了一下EV曝光補償的文章

才發覺EV沒想像的這麼簡單

不過EV對於照片傷害很大(或是說影響很大) 應該成立吧?

如果在光線充足之下 (無背光狀態下再調高EV值)整張照片應該會變得很慘白

不過應該沒有人這麼笨 基本上我想說的就是這麼笨的例子

至於各種狀況使用EV的例子~我想還需要多加學習...

今天颱風又過了 下班後又去拍拍看心目中的路燈照@@ (快愛上路燈了....)

拿兩張當例子好了


第一張來說 是晚上的菜市場 我想拍出那種 凋零寧靜的感覺

這是我覺得裡面比較好一點的一張

M模式 F8 6秒 ISO 100 白平衡FL2



可是我還是覺得光芒太亮~ 如果他的光芒還可以在收斂一個也許會更好

畫質部分還是有點差~材質反光沒有表現出來...

例如說左邊鐵門實際上反射光應該要再更暗沉一點~

而材質反射太平滑~沒辦法顯示出材質的特性.. 例如說鐵門和水泥牆的反射光看起來就差不多一樣....


第二張是防火巷 想拍出...孤獨而且帶點未知的感覺



我是覺得這張還蠻OK的 至少光影的落差 空間感自己是覺得還可以

問題可能跟第一張一樣 沒有把紅磚頭斑駁的材質紋路表現出來~反射光感覺跟對面的磁磚差不了多少..

對了~都沒說我是用哪台DC

P7100 是P510的好兄弟

剛買一個禮拜~ 是我的第二台DC相機

以為這台價格比較貴 應該拍起來比較好

不過比之前那台好多了 哈哈...

之前是用5900.. 早就壞了.......

沒用過單眼~所以不知道單眼拍起來如何..
原來用黑卡和減光鏡就可以拍出光線反差過大

暗處的細節了........

tane1027 wrote:
不過EV對於照片傷害很大(或是說影響很大) 應該成立吧?


EV是輔助工具 是用在 相機斷定的曝光值 跟 拍攝者自己認為應該拍出來的曝光值 不同

才會使用到的,不是說 EV每張都一定要亂拍亂調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一個 "陰森的樹林" 想拍 陰森這種 暗暗的感覺

但是相機總是會把曝光調整到標準值 導致 你拍出來 照片就是亮的

拍不出陰暗的感覺 這時候就是調整EV的時候

EV不是萬靈丹 不是說自己不會用就說它會破壞照片

這樣EV太無辜了

就算開全手動模式 你的快門、光圈、ISO搭配沒弄好(人腦自己搭配 相機會給參考值)

拍出來的照片一樣慘不忍睹 過量 過暗 或是快門太慢出現殘影模糊

工具是看你會不會運用 而不是說 用了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

黑卡跟一些補光打光技巧也一樣 講原理其實不難 但是實際操作

高下立分

附上一張比較圖


右邊是相機正常曝光出來的照片

但是實際上在樹林裡面 我肉眼的感覺 是左邊的這種 陰暗度

所以如果相機沒有全手動模式 就是要透過EV微調 告訴相機

"相機你計算的曝光度是錯的 請降低"

至於怎樣的曝光才是正確的 我想因人而異

沒人規定一張照片一定要多亮 or 多暗才叫標準

所以才會多出一個可以手動調整的項目 讓使用者可以去校正相機的設定
กิิิิิิิิิิิิิิิิิิิิ ก้้้้้้้้้้้้้้้้้้้้ ก็็็็็็็็็็็็็็็็็็็็
tane1027 wrote: 下班後又去拍拍看心目中的路燈照@@ (快愛上路燈了....) 拿兩張當例子好了 第一張來說 是晚上的菜市場 我想拍出那種 凋零寧靜的感覺 這是我覺得裡面比較好一點的一張
第二張是防火巷 想拍出...孤獨而且帶點未知的感覺 我是覺得這張還蠻OK的 至少光影的落差 空間感自己是覺得還可以 問題可能跟第一張一樣 沒有把紅磚頭斑駁的材質紋路表現出來~反射光感覺跟對面的磁磚差不了多少.....(恕刪)
看到您想描述及您自認想表達的圖片內涵, 敝人逕直告訴您~ 您想要的內涵欠缺是 2大項 + 1小項。 另外一提, 想要"表面材質"細節呈現, "對焦"就得要求高一些。 您上述這 2張圖例, 對焦範圍不知飛至何方?!
2大項: #1, 構圖 (包含對焦/測光設定); #2, 後製修圖 (如果對焦/測光設定不符合後製的足夠影像資料, 也是惘然..)。 1小項: 相機若能提供 raw格式, 對您較有利。
(photo by a95)

(photo by a640)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tane1027 wrote:
如果在光線充足之下 (無背光狀態下再調高EV值)整張照片應該會變得很慘白

...(恕刪)


不是慘白。看你[對白]是哪個色彩就是那個白。

CCD或CMOS的色彩都是相對性的。哪個色彩當基準,被開發的人設定為人類眼中的[白],
之後根據這個規定就一直白下來。

人類的白,對其他動物看到的不一定是白,可能看到其他光譜。

...

今天颱風又過了 下班後又去拍拍看心目中的路燈照@@ (快愛上路燈了....)
...(恕刪)


你侯導啦?

其實拍路燈是個不錯的題材。值得拍的。

之前也想拍,後來日環蝕,越拍越順手,就開始拍太陽拉。

都是強光源,我拍白天的太陽,你拍黑夜的路燈,對CCD或CMOS的相對性來說

都是同樣的拍攝物。

我拍太陽要先拍出輪廓,你可以先拍路燈燈泡的輪廓出來後再算上面有幾隻蟲蟲,跟我在算太陽上面的黑子一樣。



tane1027 wrote:
第一張來說 是晚上的菜市場 我想拍出那種 凋零寧靜的感覺
....
可是我還是覺得光芒太亮~ 如果他的光芒還可以在收斂一個也許會更好

第一張 因為 有直攝到路燈本身 (路燈是很強烈的光源), 算是一個反差相當劇烈的景, 所以 在曝光的調控上, 會比較容易造成困擾..

此時你要嘛 作取捨 (是要讓燈過曝呢? 還是讓某些地物曝光不足? 或改變取景, 找東西 半遮一下路燈? ), 再不然就使用一些處理 高反差景 的技巧 (圍曝回家再疊照, 搖黑卡等...) .

tane1027 wrote:
第二張是防火巷 想拍出...孤獨而且帶點未知的感覺
...
我是覺得這張還蠻OK的 至少光影的落差 空間感自己是覺得還可以

第二張的景, 幾乎都是受照的景物, 因此反差就不再那麼劇烈, 所以在曝光量的調控上, 就會比較輕鬆些...







其實也還好耶!!

為什麼不喜歡EV補償是因為他是全面性的 他沒辦法讓一張照片左邊曝光多一點右邊曝光少一點

如果大白天自動模式下拍用大光圈拍照+三級EV 這樣不叫慘白叫甚麼@@

回到主題就是說 用自動模式拍起來都會亮亮的 後來發覺原來這不是DC的專利

連單眼都會拍起來亮亮的~ 就是比眼睛看起來的還要亮

亮亮的看起來是有一定的美感 可是就少了一部分的真實

前兩天才知道有搖黑卡 偏光鏡和減光鏡的應用

我才發覺~我要的就是這個

偏光鏡 讓減少表面反光 讓物體更呈現她原本材質的質感 就是我上面說的那個意思

減光鏡 減少光線投入 延長快門時間和縮小光圈的效果 讓物體看起來更有流動的感覺

黑卡 有分區曝光的效果 這是調EV質絕對做不到的事 要同時拍前面路燈和背景的夜景 我想沒有黑卡應該很難做得到.....所以下次去拍宮燈大道 應該會拍的比第一次拍得還好了..

順帶一提 我真的覺得黑卡的技巧抄作弊的啦!!怎麼這麼作弊的技巧啦!不過超好用的啦!

不過一個禮拜前剛買相機提的那些形容詞~ 就趕快忘了吧!哈哈...




tane1027 wrote: 黑卡 有分區曝光的效果 這是調EV質絕對做不到的事 要同時拍前面路燈和背景的夜景 我想沒有黑卡應該很難做得到.....所以下次去拍宮燈大道 應該會拍的比第一次拍得還好...(恕刪)
原來, 您在淡江校園裡面走晃呀.. ???!!! 以您想要練習質感考量~ 有機會去漁人碼頭附近練習試拍 (ex, 祖師爺廟..), 也是滿好的夜拍場景~
tane1027 wrote: 順帶一提 我真的覺得黑卡的技巧抄作弊的啦!!怎麼這麼作弊的技巧啦!不過超好用的啦!...(恕刪)
舉凡那些"黑卡"/"偏光鏡"/"濾光鏡".. 大都稱之[拍攝前的修圖]... 過濾掉不必要的光線/過量光線...; 至於拍攝後的修圖, 就稱之為[拍攝後製修圖]...; 目的相同, 沒啥好或不好 (破壞大自然或為求拍照美感而破壞環境, 才不好)。 另外, "搖黑卡"有個限制, 曝光時間長度低於 1秒 (比 1秒還快..), 怎麼"搖"?! 還是得乖乖地採用~ 灰鏡 (漸層濾鏡/ 場景畫面略偏規則時) 或 多拍幾張不同曝光量以利後製作 HDR 修圖 (場景畫面不規則時)。

(雲層明顯過曝, 綠草曝光正常, img_8807.JPG, 類+2EV)

(HDR 圖照)

(雲層曝光正常, 綠草曝光不足, img_8809.JPG, 類-2EV)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tane1027 wrote:
其實也還好耶!!為什...(恕刪)


應該說您沒弄清楚 相機的"本質"

相機不像人眼+腦內補完這麼強

腦內補完有多強呢 其實人眼 90%的時間 都看得到自己的 "鼻子"

但是大多時間 人腦會把鼻子忽略掉 所以很少有人會覺得視野裡有個鼻子

但是相機 他只能忠實呈現截取到的景象

如果拍照拍到一根手指 那這根手指就是會出現在畫面裡

當快門 ISO 光圈固定的時候 相機取得的 "曝光亮度" 就是只有一種

或許根據拍攝角度會有一些差異 但是基本上 暗的還是暗的亮的還是亮的

所以EV怎麼條 拍出來的變化一定是整體的

這時候或許會問 那要怎麼拍出好看的照片

這時候靠的就是相機以外技巧了

例如修圖疊圖,閃光燈補光或是搖黑卡等等

其實越研究拍照 就越能發現 其實相機本身的限制還真不少

所以常常看到外拍 拿反光板 用外閃 離閃 或是棚拍 一大堆的設備

因為沒有這些設備的輔助 單單只是拿一台數十萬的相機+鏡頭

並不一定能100%拍出自己想要的畫面

拍照可以很輕鬆 所見即所得 看了就按快門

也可以很講究 研究角度光線 或是使用其他設備打光輔助

來取得最佳的畫面

EV只是相機裡的一個輔助功能 並不是無敵的 但也非無用的

學會怎樣靈活運用 對於取得想要的畫面 還是有幫助的

กิิิิิิิิิิิิิิิิิิิิ ก้้้้้้้้้้้้้้้้้้้้ 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