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阪神小攻略 + 旅遊攝影小心得


小拍攝影 wrote:
這條橋我真的覺得很像舊金山的跨海大橋,顏色換了就像了。


有次我看到某張人像照片,也以為是舊金山的跨海大橋

看樓主的照片,和灰藍色的跨海大橋相比,明石大橋似乎帶著點鵝黃色?

a.k.a.皮特 wrote:
看樓主的照片,和灰藍色的跨海大橋相比,明石大橋似乎帶著點鵝黃色?


印象中似乎沒有這麼鵝黃,可能或多或少是我有拉到暗部的原因。
不過日本的橋真的很讚,回程關西空港的橋也是很令人讚嘆呢!
感謝樓主分享旅遊美照及經驗!能否請教一下:

一、樓主常用閃燈補光,帶八顆電池玩五天的話,需要再帶充電器嗎?
另外,像白天街頭人像補光的話,怎麼計算及設定比較好呢?

二、貼出來的照片有不少是在餐廳中拍的食物、人物照,而且還用閃燈,我是聽說日本一般餐廳不可以打燈拍照。請問要拍的時候,是不是都要先詢問店家一下呢?

我上次去日本,拿 D700 + N24-70 一機一鏡,沒帶閃燈,只有在合掌村的神田家裡才感到閃燈的重要,以後出遊若帶閃燈,就得學樓主這樣充份利用,才不枉多帶閃燈的負擔。感恩。

請教不敢當,小弟和您分享一下心得。

siongki wrote:
一、樓主常用閃燈補光,帶八顆電池玩五天的話,需要再帶充電器嗎?
另外,像白天街頭人像補光的話,怎麼計算及設定比較好呢?


不需要帶充電器了,因為八顆電池可以裝填兩次,
而我用塑膠的電池盒裝著收好,連第一次的都沒用完就回國了 XD

我在戶外的燈,大多都打得很薄,1/64加減一些即可,
主要目的是補掉陰影(我好像只有在環球影城的部分有打戶外燈,其他都找角度吃環境光)

清水寺外頭街道那邊我是用手動曝光,自己推曝光值,所以沒用到燈。


siongki wrote:
二、貼出來的照片有不少是在餐廳中拍的食物、人物照,而且還用閃燈,我是聽說日本一般餐廳不可以打燈拍照。請問要拍的時候,是不是都要先詢問店家一下呢?


室內燈的部分我其實也沒打太多,因為怕影響其他用餐的旅客,
那張吃鐵板燒的我有打是因為整團都是觀光客,現場沒有日本旅客,
而廚師應該也是旅行社配合的(國內旅遊常會有這種團餐),所以我就也很不客氣直接拿出來閃兩下。

大阪燒那張我沒有打燈,是吃現場光的!
合掌村很美耶,考不考慮下次帶顆定焦大光圈(35 1.4)就OK了。

若說燈的打法,請參考我這篇:
結婚典禮拍攝技巧

以上希望能和您分享到一些心得,感謝。
感謝樓主熱心迅速的回覆賜教!

目前 D700 + N24-70/f2.8 揹五天,我覺得還好,雖然我瘦小無力,但是側背、鏡頭朝內朝後,隨團觀光,其實不累。但若再加上 SB-800,不但太重,也非常難揹,所以只能在有需要時,再掛上去。

這次去日本,我拍了 1700 多張相片,回來統計,24~30mm 焦段範圍,就拍了超過一半近 900 張,而最遠 70 端則拍了 310多張,其他 500 張才落在中間 31~69mm 那一大段。

果真如 Ken Rockwell 所說,出外拍照,不是用廣角變焦,就是用望遠變焦,中間焦段其實少用,所以只要補個 50定焦小鏡就夠了。

也許我該再存錢買 N16-35/f4 VR 出國拍景會更好用,但是又要再帶一隻望遠變焦以備不時之需,我目前有小黑六,大又重,還有 Tamron 28-300,可惜畫質發色不佳。

至於 35 定焦,目前是想買 N35/f2D 當做平日外出隨手街拍的用途,價錢及重量都很合宜。
幫推文~
關西真的不錯玩
有機會的話想秋天再過去 楓葉應該很美

以下這張是神戶港的夜景

從Meriken Park Oriental Hotel的步道往Mosaic方向拍過去
因為沒有帶腳架 所以直接把相機放在欄竿上拍
相機是方便能塞口袋的Sony RX100

siongki wrote:
這次去日本,我拍了 1700 多張相片,回來統計,24~30mm 焦段範圍,就拍了超過一半近 900 張,而最遠 70 端則拍了 310多張,其他 500 張才落在中間 31~69mm 那一大段。

果真如 Ken Rockwell 所說,出外拍照,不是用廣角變焦,就是用望遠變焦,中間焦段其實少用,所以只要補個 50定焦小鏡就夠了。

也許我該再存錢買 N16-35/f4 VR 出國拍景會更好用,但是又要再帶一隻望遠變焦以備不時之需,我目前有小黑六,大又重,還有 Tamron 28-300,可惜畫質發色不佳。

真是有心,連這樣都算出來,相較之下我真的很懶惰,哈哈!

外出旅遊確實廣角和望遠用的比較多,中間段通常往前走一步、退一步就能達到,
更甚若依新機器(2400、3600萬)這種高畫素而言,就算望遠鏡頭未攜帶,
其實靠後製裁切也是可以的。

請問您D700有裝手把嗎?我的機身通常都習慣裝手把,
這樣握起來比較紮實,但相對重量也提升不少。

16-35 f4是很nice的鏡頭,而且很輕,頗適合旅遊帶出使用呢!(勸拜)
成像我覺得沒話說,讚。

相較之下我拿14-24比較過,確實後者銳利度、變形控制好上1635一些,
但若有簡單的後制,焦段相重疊的部分我相信是無法分辨的(甚至不用後製)。

小拍攝影 wrote:
真是有心,連這樣都算...(恕刪)

用 Aperture 這類的影像管理軟體,它有過濾功能,有許多參數可選,馬上就可以替使用者算出來

D700 的手把我有,以前只有在用小黑六拍表演、活動時才會接上去,現在覺得平常也可以裝上去用,多了一邊可以握,機身原來的右邊手把也變長了,讓右手小指更有空間抓握,很不錯。直拍也方便,不裝電池進去,重量還好。可惜電池手把的快門觸感及靈敏度和機身的不同,那個小小一顆多向選擇鈕做得更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