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光圈值 會因為等效裁切而縮水嗎?

先說明一下

小弟接觸攝影這塊也有十餘年的時間

所以等效焦長 片幅裁切 景深 等關係小弟也是很清楚

而前面大哥說的我也非常明白

因為是從手動相機接觸起 所以我對光圈快門ISO三者之間的關係也是很熟悉的


在我的觀念 片幅和景深的關係應該是這樣

<1> 鏡頭焦長越長 景深就越淺

假設說

以APS-C來看 50mm 實體焦長約等效於135 的 75mm (*1.5)

FF來看 75mm 實體焦長等於135的 75mm (不用乘)

假設這兩者拍攝出的圖片大小及範圍一樣

但以實體焦長來看 因為FF是75mm的鏡頭 焦長 比APS-C 的55mm遠

所以景深 相對較淺


簡單的說 就是鏡頭的光學現象

實際上跟甚麼片幅有沒有的沒太大關係


不是片幅影響景深 而是鏡頭焦長 影響景深..

<2> 光圈越大 景深越淺

這點是沒甚麼問題的




我在這篇的問題 是指光圈方面

我當然知道實際上光圈不會改變

我發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

只是單純對照片中的景深表現有疑問

目前我手上也沒有m4/3 也無法比較

現在的鏡頭上 都沒有景深尺阿



王逸祥 wrote:
先說明一下小弟接觸攝...(恕刪)


小弟不才理解力不夠
不小心答非所問了

我也才進入拍照的世界一兩年
請讓我稱呼您一聲前輩~


只是參照前輩的發文以及回覆
小弟是否可以理解成
"片幅本身不影響景深,但是若站在相同距離欲拍出相同大小的物體,因為*1.6的關係,apsc與ff所使用的實體焦長是不同的,進而影響景深"

光圈就是焦比這點小弟有學過

我一直以為您要問的是上述這種情況景深是否相同
所以您要問的是站在相同距離使用相同實體焦長下
apsc與ff的景深是否相同嗎?

這樣的話小弟的答案便是"是"了
以各不同大小片幅的”標準鏡頭”為例

Contax 645(120)的標準鏡是 80mm f2
Nikon D4(ff)的標準鏡是 50mm f1.4
Nikon d7000(aps)的標準鏡是 35mm f1.8
Gf系列(m43)的標準鏡是 25mm f1.4

那個光圈全開,景深最”淺”
答案是 contax 645
那個光圈全開,景深最”深”
答案是 m43的gf係列

FF 要達到 645 光圈全開的”淺”景深
光圈大概需約開到f1或f1.2左右…

王逸祥 wrote:
先說明一下小弟接觸攝...(恕刪)


那你不覺得你的標題有語病嗎?
光圈值縮水?

jim113224 wrote:
片幅會不會影響景深...(恕刪)


結果跟我說的一樣阿

Physoc wrote:
那你不覺得你的標題有...(恕刪)


應該是說成 FF的F4景深與APS的F2.8 會不會差不多 這樣理解....
鏡頭 = 投影機
感光元件/底片 = 布幕


相同鏡頭&相同物距下:
鏡頭為135片幅的50mm
APSC + 50mm = 75mm,物距0.5m
135 + 50mm = 50mm,物距0.5m
此時相同光圈時景深與視角必定相同,因為景深與視角來自鏡頭
差別只在於接收影像的布幕大小(感光元件/底片),造成畫面範圍的不同,也就是裁切


相同鏡頭&不同物距下:
鏡頭為135片幅的50mm
APSC + 50mm = 75mm,物距0.7m
135 + 50mm = 50mm,物距0.5m
此時兩者畫面範圍相同,但視角不同,因為物距改變會影響前後景物的變化
同時,兩者景深也不同,因為135片幅者距離主體較近


不同鏡頭&相同物距下:
APSC + APSC的50mm = 75mm,物距0.7m
135 + 135的75mm = 75mm,物距0.7m
此時兩者畫面範圍相同,但視角不同,前者為APSC的75mm視角,後者為135的75mm視角
同時,兩者景深也不同,因為後者的鏡頭是以135片幅成像圈的75mm為基準,同光圈下景深必定較淺


所以結論...
樓主的答案在案例一
風景映像。 https://yushenghsu.com
王逸祥 wrote:
先說明一下小弟接觸攝...(恕刪)


如果不介意读英文的话可以看这个:http://www.josephjamesphotography.com/equivalence/

等效问题永远在讨论,并不是因为没有结论,而是因为永远有人情感上无法接受(类比车辆品牌的选择)。所以标题中的“缩水”会激发一些情感上的反应。另一方面,等效的结论在实际摄影应用中意义有限。毕竟一旦选定器材,摄影师需要培养的是对此器材的直觉,而非基于等效数字的理解。再说,不同片幅系统下等效范围有重叠,但更多时候选择片幅意味着选择某一个等效区间。

什么是等效?等效就是用不同器材,同一时刻在同一位置面对同一场景,拍摄并印出几乎没有区别的照片。

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照片的样子?T 快门时间(运动模糊)、F 焦距(视野)、N 光圈数(景深及衍射)、S 感光度(颗粒)
如果系统a与系统b底片长宽比相同(比如都是3:2),而对角线长度a:b比为R:1,则b对于a的等效公式为
Tb' = Tb
Fb' = Fb * R
Nb' = Nb * R
Sb' = Sb * R * R
举例:1/100s曝光 35mm F/2.8 ISO800 在Canon APSc(R=1.6)系统上,换算为35mm片幅:
等效快门时间:1/100s
等效焦距:35*1.6=56mm
等效光圈数:2.8*1.6=4.48
等效感光度:800*1.6*1.6=2048


需要注意的是:
1、等效只考虑理想情况,比如感光度,现在的真实情形是同样的等效感光度下,片幅越大颗粒反而越明显。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导致不同时期的相机很难直接比较。
2、等效光圈只考虑模糊的量,不考虑质。某些镜头焦外光斑可以很大但很丑。
3、没有讨论传感器分辨率对最后照片的影响,只通过平均讯噪比概括颗粒粗细。

另:如果想计算背景光斑直径,这个工具很好用:http://howmuchblur.com/#compare-1.6x-35mm-f2.8-and-1x-56mm-f4.5-on-a-0.9m-wide-subject

jim113224 wrote:
片幅會不會影響景深...(恕刪)



樓主跟我的想法相同,我也認為DX是 FX的裁切版本
景深也應該相同


http://www.canonfans.biz/read.php?tid=38949&page=1
這網頁用實驗的方式可以很清楚看到

光圈 焦段 相同下
物距相同,不同的片幅景深是一樣的


若要被攝物比例大小一樣的話,FF的景深比APSC淺
(因為物距不同,FF離主體較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