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yais wrote:
這裡強調「超淺」景...(恕刪)


這能不能辨識背景的意義意是啥?


你突破盲點了,所以知名的攝影師最愛的光圈,
通常是F2.8~F8~~

如果背景都沒了,故事性也沒了,所以可以F5.6~8時,
多是名攝影師的最愛!!!
假設拍個戰地寫實記錄性的相片,結果,你用散景將所有背景的戰地景物都模糊了,自認很美,可是主編可能要抽你鞭子了。
假設你拍個人文寫實性的相片,結果還是散景將所有的背景都糊了,只看到一個人其他都是模糊不清,這時主編可能又要抽你鞭子了。
在唯美浪漫式的人物相片,國外很多大師很多超級攝影師,都會用散景方式來表達他的訴求。
因此,寫實大師、記實大師等等,跟人物肖像大師、唯美大師、商業大師等等,應該是不同一個大師。

絲絲有三種,大師有很多種,不要遇到大獅子當大師就好。
manyais wrote:
畢卡索在那個年代是突破
不是美不美


如果畢卡索只是搞怪,那花天價買他畫的不就是神經病!畢卡索是真心要畫好的,他真的覺得自己這樣畫很美,在世時世人也給予肯定.

極淺光圈也可視作是另一種形式的去背,意思就是:你只要看攝影者設定好的主題就好,背景就以無細節的色塊填充.
問題是,大光圈的鏡頭濫觴後,鏡頭下僅剩的主體,是否夠格撐起這張照片的故事,當起獨挑大梁的主角?

從前年輕女孩喜歡花錢請人幫忙拍沙龍寫真,就是想嚐試一次當主角的感覺,作為留住青春的永久回憶.攝影師也就樂得使用大光圈極淺景深近攝,背景模糊隨便就好,只要臉部補個大面積漫射光減少皺紋痘痘,最好除了眼睛以外其他部分都帶點朦朧,回去修片也好面對.所以不管阿貓阿狗,只要大光圈散景就對了,反正委託者大都有點自戀傾向,她們自己看得爽就好.

縮光圈是面對挑戰,也是勇氣.有志氣的,先把縮光圈練好,再來談大光圈.(逃....,我不會照相,只會打嘴砲)

manyais wrote:
大光圈在弱光時候很...(恕刪)

景深淺適合凸顯主題
尤其在背景雜亂的時候
所以今天如果你剛好處在背景很亂的地方
或是找景不同意 人帶景困難的話
大光圈很好用

ijk0001 wrote:
假設拍個戰地寫實記...(恕刪)


如果單純人像
我會用大光圈+長焦

如果人帶景
我會用小光圈+超廣角

看地方用而已,
沒有一定要用什麼!!
樓主點出了很多新手拍照完全不考慮控制景深的情況

不過說真的大部份人拍久了大概也知道適當地控制景深

只不過許多新手喜歡拍幾張淺景的照片然後就PO圖出來說多美多美

導致樓主以為很多人都受超淺景深吧

至少我認識很多拍照很多年的人都慢慢把光圈愈縮愈小了
…真是一語道破夢中人啊啊啊…!

要是早點得到樓主的開示,那可以省下多少小朋友啊!!!

從現在開始,終於可以把馬桶旁邊洗手台上方鏡子左邊的那個標語換掉,改成:

"淺景深無用丶大光圈浪費丶一切拍清楚丶kit鏡無敵"

每天跪在標語前默念100次自我催眠,消除潛意識裏對大光圈病態的執念,

擋住小朋友出走的衝動!!


感謝樓主神級的開示,在下受教了!受教了!
美麗的錯誤。。
便利貼,大家不陌生吧,
不過這項明星商品並不是一開始就註定要被發明出來的。
3M公司原來是研究材料的製造公司,
當時,他們正進行一項有關黏著劑的發明,用於航太科技的隔熱的黏著劑;
不巧,3M調和出"不夠黏"的黏著劑,根本無法用於航太,
3M只好把它棄置一旁,心灰意冷的重新研發。

席爾佛知道這種黏膠最適合用於紙張,因為它有足夠的黏著性,
撕掉的時候卻不會造成紙張的破損。
另一個優點是,此黏膠在重複使用後,仍然有一定的黏著性。
他嘗試把黏膠應用於公告板或是做成噴霧劑。
此時,在3M公司產品開發部門工作的弗萊,因在教堂唱聖歌時,常為書籤從歌本掉出而苦惱。
他靈機一動,發現席爾佛的黏膠是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於是在1980年,3M公司的產品「便利貼」正式上市販售,引起轟動。
這美麗的錯誤,竟然成為一項巨大的發明。。

散景:焦外成像。
原本是光學裡的一個瑕疵,因為景深圈以外模糊的,這對當時的認為這相片失敗了。
可是模糊卻也引起一番的的運用,更美,更凸顯主題。
所以,光學錯誤,可是人們需要,因此就有標榜人像鏡的產生。

散景的運用,不單是攝影,電影上是常見的手法,只是運用之妙就叫大導演,連史鼻芬.阿匹婆的恐龍電影裡也會看到。
東西是死的,看人用,會用的可以拍出他設定的視覺場感,為何要這場感,這就越來越複雜了,聊下去就沒完沒了了。
不會用的,就是散景唄,如樓主說的為何不讓他清楚唄。。

光說不練,口水族。。
這是人帶景的意象拍法。

藍天白雲,水光樓色,當然要將背景給納入了。

那如果是這樣,我仿製一下散景(別罵我,仿製就是假的)。。

這樣好看嗎。。。

東西沒好壞,看人用而已。
不同的性質,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場合....... 因此才會有不同的那麼多鏡頭。
而鏡頭是死的,活用在於人,懂唄。
若說散景不美。 沒錯你想的到的人家都早想到了,因此錢坑在等你。 一分錢一分貨,不是這樣說嗎。。

光說不練,貼圖吧。
這是帶團選的地點,或許我說或許,可能想說背景一面牆不搶主體吧(主體是拍一個女孩)。
可是這散景打掉就好了幹嘛這麼辛苦。
因為一散掉的背景後,視覺上就會不自覺的忽視它,而後會注視在清楚的區域。


如果還要清晰不要散景,也可以,換鏡頭,光圈調到背景清晰即可。
可是,我想樣問,是要研究牆壁的斑駁好計算該建物的年代,還是要看樹木的狀況好分析是否病蟲害。
問題是目前拍的是人像,主題是人像,誰管你牆壁多少年,樹木有沒有病蟲害。

所以,拍啥主題會去選用他該用的裝備,而不同的裝備有其特性需要慢慢去磨合,且不同焦段的玩法構思等等都不盡相同。
那麼要f/9一路A到底嗎? (好像是說f/9 無爛鏡的說法吧)
其實錢坑就是在這,有些鏡即使人家光圈放那麼大,可畫質還是有很高的水平說。

所以,不同情境,不同主題,會去選用不同的裝備。
至於怎麼用如何用? 阿災。
玩看看,就知道了不是嗎。。。
....ijk0001也是神級的詮釋,完美呼應樓主的真知卓見!!

青春正妺如此…誰TMD會去注意背景糊不糊!

而且假如有糊的必要,PS一下更完美;清楚可以再糊,拍糊了就清楚不回來了!!

如此美麗的例圖丶加上詳細的解說,連愚鈍如在下者也看得懂了!

該去跪著念標語了…


PS:..ijk0001大,開點小玩笑,請海涵,thk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