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usionless wrote:
那一篇基本就錯了。
NyQuist frequency 是談最低取樣率,必須要大於兩倍以上,否則會有干涉失真。
也就是這個nyquist frequency 原來是來解釋為何需要LPF,怎知這個作者不知道那來用在這。
取樣本來就是越高越好,只是因爲畫素有S/N的問題,才無法一直提高畫素。
(恕刪)
nyquist frequency 本來就是計算單頻可以被復原的最低採樣率,
空間上變成梳函數的旋積,
立論是對於單色光的分析,實際光譜當然低到高都分布,
但我不太明白用nyquist frequency 分析有什麼錯?
取樣是越高越好沒錯,ideal case S/N,積分積起來不是一樣嗎?
你所謂的S/N問題是指電路(製程)方面的問題嗎?
diffusionless wrote:
繞射是波特性,怎麼可以用點去討論,一開始就錯方向。
取樣是越高越接近原本樣貌,怎會變上限。
(恕刪)
你講的"點"是講取樣點還是?? 這裡我看不太懂
取樣本來就是"點"的概念阿不然要怎麼取樣?
上限是在於光圈大小,而非取樣頻率。
取樣頻率高,解析下降,本來就是錯的,
只是超過這個上限,多的取樣都是浪費,僅此而已。
diffusionless wrote:
Airy disc是我們在討論像差時使用,它就對焦最好狀態相當是焦點,但並不是一個點
但實際上它的每一個點都是一個強度分布的結果
每個位置像差都不一樣,而點是非連續性,但實際影像是連續性,
把光當作像素一樣點分布,怎會有繞射問題,又怎麼成像,
數位取樣會有非連續性問題,但光成像是類比怎會是光點這樣非連續性狀態。
(恕刪)
原本立論就是用點光源,單色光做ideal case 計算,
對該單色點光源繞射產生的Airy disc取樣,
加上實際狀況會因為鏡頭缺陷,多色光等等再打折扣。
其結果是最大值,
但是能量也沒有全部分布在Airy disc裡面,所以還要再打折扣。
意思就是說,
原本的單色點光源經過光路重重折損干涉之後,
最理想狀況是61MP的密度,
成像處本來就糊掉的部分,再密下去也沒用,實際搞不好上限只到50MP這樣。
用單色點光源立論只是比較簡化問題,有什麼錯嗎?
這邊我沒深究還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