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之所以會上相機版,是因為剛入門想看評測,那時因為很喜歡街拍,頂多就蓋個樓。雖然器材沒有買很好(可能比01上的人還差),但基本上都夠用了,漸漸就沒有買器材的慾望,加上身邊有同業可以諮詢、討論,漸漸不再看01的文了,頂多看看汽機車的文章。
其實一開始學習攝影時,我就是看約翰伯格以及郭力昕的著作,但那也是因為我對於紀實攝影有很大的熱忱,加上後來的工作也與此相關,所以才有興趣。
雖然我很同意影像教育or理論的重要性,但我不認為拍拍妹、景然後蓋樓有什麼不對,畢竟攝影數位化後,許多人買相機拍照也只是休閒嗜好而已,並不是為了創作或是工作。
如同台灣有職棒聯盟,但我們的河濱棒球場也有業餘球隊去打球,我們會去責難這些愛打球的民眾嗎?
不過另一方面,攝影工作者、創作者不如職業球員般受到尊重,但這不是單純一般民眾的問題,而是整體美學教育的問題。絕大多數人能夠區分職業球員與單純愛運動的民眾,但沒有辦法區分攝影愛好者、攝影師以及創作者,更不用期待攝影能夠得到尊重,當今天為了省預算,隨便找平常拍鳥拍景的人拍室內的活動紀錄,照片不好摸摸鼻子就算了,如果自我催眠這是專業的展現呢?
當職業球隊的老闆認為隨便找河濱愛打球的人就可以組職業球隊,甚至覺得打球也沒什麼,自己如果學會了也可以下場,觀眾看久了覺得球賽也就這樣,那這項運動就不可能受到重視。
如同我們的攝影環境一樣,蓋樓沒什麼錯,但今天有認為這些蓋樓的就是專業攝影、商業攝影、藝術創作的人,甚至少數人憑著自己能夠蓋樓就誇自己是攝影師,加上我們的藝術教育都被借去考試,怎麼能夠期待大家會有良好的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