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現在能人眼追蹤的手機已經有了,換了就搞定,不過就算是相機有辦法追人眼,也是會有到底要追誰的問題(人太多),旅拍輕鬆點GP打天下(只是我沒有GP)
3.理論是拿來活用的,30P用1/60是可以產生一半的活動拖曳效果,你大可以不要有這種效果,也可以增強效果
自己也是菜菜個人拍片~~有興趣可以去不賴頻道看看我的遊記
不賴粉絲團:http://goo.gl/GbSmqw
BeLight Be Your Life 人
akitodes wrote:
簡單的說,就像是流水帳照片呈現
出發,抵達,景點,移動,景點,移動之類的模式
觀眾沒辦法在影片獲得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果沒有人物(例如女朋友)的話旅遊紀錄就是這樣,作者要表達的就是當地的風景,就交代一下重要的POI,畢竟不是電影或是藝術要傳達甚麼意念,很多風景紀錄片也是這樣,只是沒有出發抵達等等的畫面,還有取景構圖比一般人好如此而已
樓主這個我覺得還比黃氏兄弟的好,我看過一片黃氏兄弟的,還有上新聞,介紹JR的地下車站,看完後我的感覺是浪費我20幾分鐘的生命看了他的片,這樣還上新聞還一堆人訂閱,你能說啥
VLOG有的是自己想紅會把自己拍進去,如果是介紹景點,說真的把自己拍進去根本非必要
akitodes wrote:
感覺發文的,還是不太(恕刪)
hillside wrote:
分鏡為何要二個人?分(恕刪)
可能這有點誤會, 我所想的<分鏡>是指多幾個角度和鏡頭, 你們所指的是腳本規劃是嗎?
我所說的分鏡辦不到是因為單人在人多的地方,是不能多拍幾個角度,例如用腳架這些是不現實的行為,至少我是嘗試過的,而且我很明白我在做什麼, <我本來是不需要出鏡的>,我的vlog是想讓大家看到我眼中的所見所聞,有些鏡頭是為了短片順暢和解釋現況才會出鏡,增加觀眾的投入感
但你們說得對,就算不拍自己,也必須在同一個位置多拍幾個角度,才能豐富剪片效果,感謝你們的建議!
至於腳本,這我很空洞呢......

https://www.instagram.com/windowleonglan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