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兩張作品有那些地方可以改進?

兩張都感覺景深淺了點
2感覺換個主體吧 這個角度拍攝凳子感覺主體看來怪怪的

呵呵!! 學習
想抓住什麼不和想營造什麼相反, 它可能抓住作者經過小巷時心中一種莫名的感觸, 待作者停下來看看現場時, 覺得可能是和小時住的小巷相似, 這種小時的小巷就是要抓住的感覺:
深遠,
很長,
老舊,
有點模糊的記憶,

於是乎他才在巷口徘徊許久, 找找有無可以營造出剛剛"抓住"的那幾個感覺, 應用透視嗎? 找個老招牌嗎? 機車要不要整體進來或避開? 焦點放哪? 景深該到哪?

創作即是先抓住心中的感受, 再去營造那種感受. 也就是, 有意識地創做.

當然, 也可以做無意識的創做, 但那個太主觀了, 也太遠了~ 在此不談.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第一張不賴
第二張也不錯,若是多的主體...例如聚焦的椅子上臥著一隻熟睡的貓會更棒~!
Minolta Hi-Matic F
這兩張都拍得不錯呢,
第一張景深是稍淺了一點,後製上加些對比可以讓中間白霧少些,就可以多一些空間感,如果再加些雜訊,舊舊的味道就出來了。
第二張很可惜對焦不在兩張比較清楚的椅子中間,至少感覺到這張的感覺了,可以把左邊三分之一到牆角遮起來試試。
(拍照不見得都要主動下主題+1)
有很多人的照片,不是發一張就能代表什麼
因為是一系列照片啊
謝謝各位板友們的熱心建議,小弟會好好在思考未來拍攝時的方向

十分感謝各位!
第一張作品清楚的部分太前又太右上,且只有那一塊特別突出地清楚,乍一看有點視覺被打了一巴掌的感覺,
整張作品的構圖從近景消失於照片的中央,但從近到消失點卻一路模糊,
至於照片的主角看起來好像是那塊招牌, 但主角卻被放逐到邊疆, 感覺有點怪怪的.
至於第二張作品,
讓我聯想到測焦板, 不知這支鏡頭的對焦準不準?
小弟也是初學者,但有些是老師上課有講過的

例如
1.改衣服換拉鍊
他是個快消失的產業或是有人文特色嗎? 還是招牌很有特色?
如果都不是不知道這樣的景深在表現什麼?

2.在大光圈之下
第一張椅子會有膨脹的效果
大家的目光自然被第一張椅子吸引
那不就失去了你對焦點的意義?
如果是我的話,
第一張既然主題著重在招牌,巷子,
我會把角度修改一下,並把左下角的樹葉,機車給去掉,
可以同時拍深淺二種景深,看看拍出來的感覺哪一張你比較喜歡,
(淺景深勿過淺,那反而太over了...)

可以試著另拍一張從地上看過去巷子的感覺(此時LCD可翻轉就太棒了)
味道應該不錯~~

第二張桌椅的延伸可以再拉長些,效果會更好~~
(如果是我拍,我可能會很基本的把焦對在第一張椅子上,這樣延伸的效果會比較好些)

一點小建議
我覺得這兩張都挺好的。
NO.1拍出小巷的感覺,很生活化
NO.2景深控制得不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