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 wrote:
常看國外的攝影記者得獎的作品.多黑白、單純。這才知道...原來拍照.「拍照的意義就應該 把攝影者的感覺與想法 表達在這張照片上」 而不是把照片搞成「漂亮」的照片...君不見..屢屢得獎的戰地攝影記者的魔豆.有化妝過??.(恕刪)
戰地攝影記者的照片要傳達的是照片本身的故事,要傳達的是"事件本身的事實".. 並不是攝影者的感覺與想法而已.. 傳達事情的事實是記者的工作,傳達自己感覺與想法的是政論節目名嘴的工作.. 實際上是有些差距的. 戰地記者的照片,要求的是有清楚的影像和清楚的事實,但是對曝光上的技巧和暗房沖洗的技巧上面要求並不是那麼的高..
大哥如果有興趣知道一些戰地記者的一二,那麼小弟建議大哥可以查一下 Eddie Adams 這位戰地記者的故事,還有他得獎的一張南越將領槍殺北越戰俘的照片,另外Eddie Adams對他自己那張得講照片的的個人訪談,也是滿玩味的.. 特別是他對他自己照片所表現的"事實"而感到無奈的時候... 如果大哥能讀到Eddie Adams的一些報導,相信大哥對"真",和"事實"的定義會有所改觀的
至於人像攝影玩的層次又是不一樣的一個層次,
景色攝影的人玩的又是另一種世界
Ansel Adams發明的zone system包含了照相前攝影者眼睛對光的判斷功夫,還有攝影後沖洗底片,暗房處理相片的技術.. 至於Ansel Adams玩的zone system算是後制?還是還原照片裡面景色的本身的色彩,呈現最原始的照片?這個我只能留給大哥自己稍微研究一下之後自己認定囉. Ansel Adams的作品大致上都是美國西部的自然景色.
上面兩位 Adams 先生在小弟的攝影課中都統稱他們為Photographer,也就是攝影者. 但是他們的作品是全然不同的層次,所以,如果要單以後制來要試著區分他們兩位,我只能說大哥是拿蘋果和橘子在相比較了---同樣是水果,但是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東西.
小弟小小的一個見解.. 攝影二字實際上是很籠統的包含了很多種不同層次的攝影,硬要細分,硬要有所堅持,實際上時常是在鑽牛角尖,.. 就像美麗二字也是很籠統的包含了很多涵義一樣,有心地善良的美麗,有智慧上的美麗,有面貌上的美麗,有滄桑的美麗.. 要怎麼解釋,全看大哥,要怎麼選擇,也全是大哥的自由..
對自己在某方面上的要求自律是很好的一個進步源頭,就像有些人照相堅持完全不完所謂的"後制".. 但是,這種堅持是完全不了解,並且有所偏見的堅持?? 還是因為真正的經歷過,完全知道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的堅持?? 如果是後者,恭喜大哥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如果是前者的話,也恭喜大哥有著擇善固執的骨氣,雖然,這是某種程度上的潔癖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