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sieh wrote:
對啊 ~~~有些人總...(恕刪)
你要講的是"淺"景深吧
oxa9615 wrote:
假設在鏡頭、光圈固定下,上圖整張是我相機APSC的成像範圍(在一般常用的距離約50~100cm),中間小框是一般DC使用的感光元件大小的話,小感光的成像,都會在這鏡頭與光圈的景深內(清晰範圍內)。
所以小DC想要有景深效果就要移動鏡片位置,例如前面提到的近拍或望遠端,而一般常使用的焦段,正常都會設計在景深內,所以很難拍這樣的模糊效果。
↑可能不太好懂,簡短一點:當我的鏡頭、光圈不變動位置,整張照片是較大感光的範圍,中間小框是小感光元件的範圍。
小感光的範圍會一直落在圖中小小的清晰範圍內。
oxa9615 wrote:只要是照片一定有景深,不可能「沒有景深」。
…現在感覺隨身的小DC在常用的焦段沒有景深,...(恕刪)
oxa9615 wrote:一定會產生「景深」啊!只是「景深」不一定「淺」。怎麼會這樣問呢?
若是把DSLR常用的大光圈鏡頭縮小化,套用至小DC,還會產生景深嗎?...(恕刪)
oxa9615 wrote:這樣問就對了。
…小感光元件的DC,有沒有可能做到如同DSLR淺景深...(恕刪)
oxa9615 wrote:焦距短,景深就深。若把焦距弄長,就不是「小」DC了。同理,若要把光圈弄大,鏡頭口徑也變大,「小」DC就變「大」DC。這應該算是物理條件的限制吧。
…焦距、光圈都是可以被重新設計去達到小DC的淺景深不可行嗎?...(恕刪)
oxa9615 wrote:
景深最重要的三點:焦距、光圈、被攝物的距離,不是嗎?
鏡片設計多少也有點影響,只是問小感光元件的DC,有沒有可能做到如同DSLR淺景深而已。
焦距、光圈都是可以被重新設計去達到小DC的淺景深不可行嗎?
是物理限制?還是圖像品質限制?成本?鏡片製造技術的限制?
↑目前我覺得我問的問題還正常吧.......哪點是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