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ence wrote:
疑問一、
這個下載的檔案裡的ppt是這個網站收費教學的投影片嗎? 確定嗎?
但我並沒有看到這個投影片在上面有註上該公司網站的相關版權聲明。
網路上單方面未經證實的資料太多了,可信度未知。應小心求證不該隨之起舞。
不知道該說閣下太天真還是裝傻......
這個檔案是在反諷啦
emergence wrote:
我比較期待有主辦單位能夠主動在簡章上大膽地直說可以微微拉曲線、調點亮度或對比,
但實際這個調整的程度很難介定,所以一般比賽活動都只敢寫「不能後製合成」的字樣…
但如何辨別,還是取自於評審們的自由心證…但至少有一對是可以放心也有共識的,
大家都不能接受類似用合成的方法,將不該是曝光時間所存在的影像給貼上去,
但若真的只是微後製,讓整張照片更美更亮,那麼多位評審也看不出有任何不妥,
那又何必鑽研在"後製"這個未定義完整的字眼上呢 ?
我認為「後製」分成「調整」與「更動」兩個層級
「調整」是像拉曲線、增減 HSL、BCG 等參數,而且是對整個畫面調整,不改變畫面中的元素
一旦動用到畫筆、橡皮擦等工具,就是修改畫面,這就是「更動」了
甚至有無中生有、或是反過來抹煞原有的存在,個人認為這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攝影
另外只針對畫面中特定區域進行的調整也必須算是「更動」
那個PPT檔案裡的得獎作品,有些很明顯已經不只是「調整」,而是「更動」
「更動」本身不是罪;哪一張商業海報沒在用?
但是攝影比賽規則既然寫在那裡白紙黑字不得更動
被發現照片有遭到「更動」就應該提出原始檔說明,否則應取消得獎資格
而為這種相片辯護的行徑就有如蘇聯二戰時的外交部長發明的「莫洛托夫麵包籃」一樣:硬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