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s630908 wrote:在FB上發表了一個觀點,以下轉述其內容"淺景深的清晰焦段很短 第一句好像有點問題 ... 小弟的認知 , 焦段的另一種說法即是視角焦段越短 , 相對景深越深 ...2 跟 5 如果跟著全文看 , 不要斷章取義的話 , 倒看不出有什麼違背之處
我之前工作的地方遇到過一位玩攝影的阿姨她一直有去台北上課但是當我提到一些名詞或原理時她的反應卻是一臉霧颯颯原來她的老師是用另一種方式去讓他們去了解雖然教學講義的內容會讓我看了之後有點當機但其實觀念是一樣的(只是那個老師竟然跟他們說NIKON的相機比較好...這...也要看等級吧? = =")不過那個阿姨也說了如果要她像我一樣自己去買書來看自己去論壇爬文來學這樣對她就太辛苦了況且那些書她根本就是有看沒有懂 老師寫的東西就簡單多了
覺得斷章取義~不如實際了解~以懂單眼的人~我所知道大多都是A模式來測光...***但對初學者要用怎樣的光圈或快門~是不清楚的~反而由P模式來學習會比較好~之前有看過新手教學~如果要學各種場景拍照~可以由內建的黃昏~日出~夜景...等場景來學習適合的光圈及快門不然瞎拍~結果可能是DC拍的還比單眼好看錯誤的光圈跟快門~有時很難後製救回來
ellis630908 wrote:開始熱衷於攝影時,有...(恕刪) 樓主:別想太複雜!其實就像我或一些學理工背景得人,學習新的東西,一定是從定義開始講,再來就由定義開始推演或著出其他一些定則定理,再來在就是談到應用,,,這樣看起來合情合理簡單易懂,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學不會?簡單講沒有一種教學適合所有的人!因為每個人認知學習模式是不同,有些人一聽到定義這種明確嚴謹模式就想睡覺,怎麼繼續教?回想過去旁邊老是考最後一名的同學,為什麼要考最後一名?您現在等於是畢業後,再跑回去聽課一樣,幹嘛還要三個蘋果吃掉二個剩下一個,直接3-2=1就好簡單明瞭。為什麼要用從P模式進入再換到M模式,其實顯然用意在於萬一學生是那種都聽不懂,但有些記憶還知道P模式可以用,等到哪一天突然參透曝光值概念,就可以回想過去轉入到M模式。Depth of field 對於小弟而言,是在電子顯微鏡直接用幾何光學了解認識,只是如果要從極限解像力切進去到後面模糊圓引出景深觀念,可能對小弟來說是覺得很簡單易懂,但其他人可能就不是那樣。簡單講,攝影教學不是要讓台下學生學習以後要當攝影老師或考試認證什麼,只是希望您能喜歡攝影,對攝影要了解到什麼程度則是看個人。也就是大家其實在上課中需要聽的是那些看書但看不懂得人,而且最重要是可以和大家一起輕鬆<玩>攝影,交朋友等,氣氛若是搞的太像修專業學分的話,那下面學生下次還會想再來嗎? 對攝影興趣是否會下降?
diffusionless wrote:樓主:別想太複雜!其...(恕刪) 您說的太好了!本人也有在教攝影,第一次教的時候,好認真的教,結果台下睡成一團。考試出來成績糟糕到一個境界,好像從來沒學過一樣。第二學期,我就講簡單一點,結果考試成績有點進步。第三學期,講的簡單到我都覺得我在混時間騙錢了,結果學生反應熱烈,教出來的照片有好幾組都被我要 exif 檔。拍的太好了,實在不像初學者拍的。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簡單的、基礎的,來學得學生不見得懂,他們如果也認為這些東西是簡單的、基礎的,那他們來幹嘛?或許我還要改進我的教法,我有點基本教義派,有些學生來旁聽第二次之後,說收穫比第一次上課多太多了。那位老師或許真的有練過吧!至於焦段,或許只是他的習慣用法,不代表說的是 Focal Length,Focal Length 比較常用的是說焦長或是焦距。
小弟經驗:1.一開始對初學者講M模式,真的會霧煞煞去..因為用控制快門跟光圈來對應曝光值會發生諸如 "ISO不夠","大光圈快門值卻破表","曝光值ok卻快門過慢",衍生一堆問號,然後學的人就昏頭了.....2.個人覺得老師講淺景深的敘述還ok.
「淺景深的清晰焦段很短」我一開始看到這句時,覺的沒有什麼問題,直到樓主說出他的疑問才覺的似乎是有點不妥,確實是會跟焦距搞混老師的意思應該是指清晰範圍,這前面的網友已有指出來了不過我想,對於沒接觸過攝影的人,應該是聽不出來有何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