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塚櫻吉 wrote:這張OK嗎!?...(恕刪) 借圖說明一下,謝謝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這一張圖拍的很好,感覺也對了我借用圖簡單介紹老派的作法會這樣構圖人物與海景都放1/3這樣構圖不是最佳選擇新手階段老師是這樣教,你可以參考">
大大不妨找一本書"明室"來瞧瞧。這是本談論攝影哲學的書,其中作者分析了自己的觀看行為。對於一張照片隨著觀看的人不同會有不同的意義甚至在不同的時空會呈現不同的價值其所傳達出的比原作者想像的可能多更多攝影者應嚐試去引導觀看者投入您的作品(剌點)再去感受到你想講的(知面)這也涉及了視覺的心理學及了解觀看者的行為回想一下自己的觀看行為,再想想怎麼利用,比方人的腦子會構建視覺的中心,這也是可以利用的視覺行為所以有一些人故意加強照片的暗角,強化視覺中去引導觀賞者的看。這個大哉問實非三言兩語可以講完坊間比方"新觀念攝影-影像的視覺心理剖析 蔣載榮"或"觀看之道 約翰.博格"或談論完形心理學的亦可一試。
攝影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繁瑣.若純粹玩相機以當今的科技.數位相機功能越來越強化.只要祥看說明書按步操作.要得到一張清晰畫質好的相片.是輕而易舉的事.拍攝者只負責按下快門.其他一切交由相機內鍵程式幫你搞定.但如果是因為熱愛攝影.以攝影觀為理念做出發點.那要求一張自己滿意他人肯定的作品.就得花費不少時間精神.從學習觀摩到創作.按部就班的慢慢琢磨.即使現在相機先進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但過程還是必須一步一腳印的走完...但人性是怠惰的.當有了依賴就失去了自我.使得投機心態在攝影領域日漸萌長.相機數位化時代的來臨.以相機為依靠成了一種習慣.無論老手新手都會迷失在科技的陷阱裡.被科技所操控而不自知.過去它傻瓜你聰明已經化為灰燼.而你傻瓜它聰明正如熊熊烈火般的燎原.這就是相機數位化的後遺症.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原罪當然不是相機.但無可否認的他顛覆了攝影的觀念.也扭曲了攝影的本質.這樣的氛圍使得真心熱愛攝影的新手.因而走入歧途而茫然失措...或許樓主也是迷途羔羊之一吧!.....提供個人所拍攝的使用傳統底片機的影像.希望能對樓主的疑問有所解答.但裡面沒有美女和美景..不喜就略過吧!走過歲月的足跡
miro_002kimo wrote:大大不妨找一本書"明...(恕刪) 這是不是類似"牛肉本身品質不好,所以醬料就要加很多"的感覺?看了您的介紹我的想法是只要主題夠有視覺衝擊性的照片,人的下意識都會去多看兩眼的,因為平常根本不會發生這種事情而衝擊度不強的主題只好用攝影技巧去補足純粹討論
youcoku wrote:外行人的簡單疑問:為...(恕刪) 報告大大,你把問題想複雜了.“Don’t shoot what it looks like. Shoot what it feels like.” by David Alan Harvey「不是拍下你看到的,是拍下你感受到的。」相機操作與拍攝技巧+後製手法(不排斥的話)只能算是在攝影這方面必須努力學會的基本功(基礎),只是把感動你的畫面(感受)呈現出來的工具.至於感受這東西嘛,蠻無解的(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無關攝影,也許永遠也學不完(這是在說我)....
這跟相機沒有關係~而技術, 也說不上真的有關係.簡單來說明~大多數人也會中文而文法技巧, 由國小就開始教... 勤力的學生也應該很會使用文法但是.... 有多少人可以像金庸一樣寫出好看的小說呢???個人認為, 創意跟表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有創意的人, 看到普通的東西也能想到好題材而有表達能力的人, 得到好題材之後就能夠利用自己的工具去表達當然, 技術也是重要的, 但這是基本功..
滴滴咕咕 wrote:這一張圖拍的很好,感覺也對了我借用圖簡單介紹老派的作法會這樣構圖 這張圖女孩本身除了頭和左臂以外幾乎是糊的透過肩膀看起來似乎是視線是到前方的小石頭但石頭附近的浪花又是糊的...小弟沒貶低的意思只是在這張圖裡自己是好像走到哪都碰壁一樣, 不知道該怎麼觀賞可以請大大抽空說明一下欣賞的點在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