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相機與鏡頭之外 Part I

只想好好看文章阿,
不想再看到一堆酸葡萄
有更好的照片請拿出來說明自己的經驗與技巧,
不要用嘴砲了好嗎?
如果有人把你部落格的照片拿出來一張張放大撿驗不知您作何感想,
分享是學習重要的過程,謙虛更是學習攝影的重要態度,
如果今天去看過了您的照片,然後輕易的結論"沒有啥感動的照片"
我想對於您拍照過程的用心與分享給大家看的心情一定很糟,
關起門來說好看的容易,
批評也很簡單,但謙虛最重要


lennonlee wrote:
有更好的照片請拿出來說明自己的經驗與技巧


耀輝大大拍的照片真的都好棒,我看了一下午。

各方面都屬上乘。
感謝前輩,期待看到後面的續集。

關於 CPL 剛好這幾天颱風前後台北街頭出現難得的藍,嘗試使用 CPL 想拍出一些前輩作品裡那種飽和度非常高的藍,原以為相機的 TTL 測光系統應該會相應,但不知為何轉到顏色最深時,放上電腦一看整張都 under 有點過頭?不知是否我使用 CPL 方式有誤
請問版主
我認為對於底片機來說 CPL 的確很重要

但是現在的數位機 常常只要調一下機身的設定就可以拍出顏色很飽合的相片
加 CPL 往往只是藍到發黑而已 我覺得非常不自然

所以我現在都沒在用 CPL 了

是我技術不好 還是因為我觀念有問題
5D Mark II 總有一天等到你
jasonlin1976 wrote:
原以為相機的 TTL 測光系統應該會相應,但不知為何轉到顏色最深時,放上電腦一看整張都 under 有點過頭?不知是否我使用 CPL 方式有誤



我也會這樣,所以通常轉最濃時,會增感一格。
ptt_hello wrote:
但是現在的數位機 常常只要調一下機身的設定就可以拍出顏色很飽合的相片
加 CPL 往往只是藍到發黑而已 我覺得非常不自然

所以我現在都沒在用 CPL 了

是我技術不好 還是因為我觀念有問題


沒什麼技術或觀念問題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嘛.

有人喜歡藍到發黑, 重口味.....有人喜歡清清淡淡的.....
有人喜歡高ISO帶來的顆粒感....有人喜歡100%還原眼睛看到的.....
有人還專拍黑白, 連藍色都沒有咧, 怎麼說....

不要把自己的休閒興趣想的太嚴重, 像是在做學問一樣囉. (用攝影掙錢的工作者們除外)
ptt_hello wrote:
但是現在的數位機 常常只要調一下機身的設定就可以拍出顏色很飽合的相片
加 CPL 往往只是藍到發黑而已 我覺得非常不自然
所以我現在都沒在用 CPL 了
是我技術不好 還是因為我觀念有問題 ...(恕刪)


我使用 CPL 比較多的經驗是在 2001~2005 底片機為主時代,
加 CPL 拍照, 大部份的照片感覺很自然,
少部份的天空會有深藍現象, 沒遇見藍到發黑的狀況.

改用 DSLR 後, 加 CPL 拍照就是最近的 藍嶼之行,
我是用 5D + 17-40/4L + 小小白 IS + B+W MRC CPL 拍攝,
存檔方式是 RAW + JPEG, JPEG 存檔參數是出廠時的設定, 我沒有修改,
網路相簿的照片就是直接用 JPEG 直接縮圖, 只有一點銳利化.
我個人覺得 CPL 效果是 OK 的, 沒有過藍過黑現象.
下次戶外拍攝, 我還是會加 CPL.

不是你的技術不好, 也不是你觀念有問題, 可能是相機設定問題 ?
你這個的問題, 可能需要其他高手來幫忙找答案,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
抱歉, 沒能幫你找出答案.
還是大肥羊 wrote:
我也會這樣,所以通常會增感一格。...(恕刪)


我口味重
一般使用CPL時會-0.7EV左右調整
強調色彩
想凸顯白色沙灘時才會+0~0.7EV
看來大家用法及習慣都不太一樣
玩器材是吧... 恩...

我不用 B+W 的 CPL,因為常有太藍甚至快要黑的情況。
要用的話,雖然 B+W 的源自於 Schneirder,但是我覺得 Schneider 在這上面問題有好些。
那用過感覺不錯的是 Marumi,不會過藍。

要是不用自動對焦,其實 B+W 的 PL 也不錯。

至於 Hasselblad 的 PL 用過也不錯~

我再想想我用過哪些的~有些根本記不起來...
snowmen wrote:
那用過感覺不錯的是 Marumi,不會過藍。


Marumi DHG CPL+1

用過較便宜的Kenko,覺得吃光有些嚴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