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燈原理: ETTL, GN 值 與 ISO,M 模式與自動閃

curtiswang77 wrote:
還有一位說44 48 的問題,這是因為沒辦法顯示3.1 或 3.2 的小數點,所以乘值是四捨五入的結果,誤差就是10%,閃燈就只顯示整數出來啊!

您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反果為因
有效距離是閃燈本身知道自己出力範圍在哪裡, 再透過目前的光圈算出來的
而您反而去把它乘回來, 然後在那自動忽略小數點四捨五入...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roachc wrote:
我的腦筋還停留在:這裡...(恕刪)


題外話,剛在那篇文章看到下面這段話(紅字部分)是有問題的:

[基本上,SB-900 也很仰賴電池盒,加上電池盒之後,不但會解決過熱的問題,回電速度也會明顯提昇]

加不加電池包和熱當沒有關係,是密集的大出力導致熱當,因此加了電池包當得可能更快
jenhoxen wrote:
下面這段話(紅字部分)是有問題的...(恕刪)

同意!
因為熱當是燈管的問題,
回電速度是 OSC 的問題,
PS:OSC電路有沒有保護裝置?......不清楚。

電池包內建 OSC 迴路,
僅解決回電速度的問題,
連續狂閃的燈管過熱問題還是無解。

所以,
SB-900 採用降低閃光強度(GN=34 標準值)來因應。
PS:SB-800 GN=38 標準值。
jenhoxen wrote:
題外話,剛在那篇文章看到下面這段話(紅字部分)是有問題的:

[基本上,SB-900 也很仰賴電池盒,加上電池盒之後,不但會解決過熱的問題,回電速度也會明顯提昇]

加不加電池包和熱當沒有關係,是密集的大出力導致熱當,因此加了電池包當得可能更快



這裡我想補充一下,閃光燈裡應該有 DC-DC charge pump,負責把電池電壓拉高到燈管工作的高電壓,充進電容等待撃發。效率和回電時間取決於 電池組電壓要高,電流要大 和 OSC 頻率要高。

簡單說,加上電池盒之後,由於電池電壓提昇,使得回電效率變好(低壓轉高壓效率變好,同時充電時間變短),意謂著轉換過程中的廢熱會減少(理論上)。

我不清楚SB-900怎麼設計,我的想像閃燈應該會有二道過熱保護,一道是燈管,另一道是電子電路本身(高壓電容過熱也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power mos過熱則是會燒毀)。

不過閃燈主要發熱源還是來自於燈管,問題會回到密集的大出力導致熱量累積而引起熱當。如果原因是來自於電子電路本身的熱當,比較可能是電路設計不良。

不曉得SB-910是改了什麼,解決SB-900熱當問題...
kingliaw99 wrote:
加上電池盒之後,由於電池電壓提昇,使得回電效率變好(低壓轉高壓效率變好,同時充電時間變短),意謂著轉換過程中的廢熱會減少(理論上)。

如果只是電池電壓提昇
那 SB-800 的「第五電池盒」設計應該會沿用下來,
可是沒有。
--------------------

再補充一下:
外接電池包,
不僅僅是電池,
同時包含第二付 OSC(即低壓轉高壓)電路,
所以才會賣得那麼貴,
因為不必侷限於閃燈本體體積小所產生的散熱不良問題,
電池包的轉換 POWER 可以提高,
不僅僅是電壓提高,電流也提高,
使得回電時間大幅縮短,
這就是外接電池包的效益。

換句話說,
外接電池包分攤了 OSC 電路產生的熱量,
使其不致於擠在閃燈本體內影響燈管的散熱。

kingliaw99 wrote:
不曉得SB-910是改了什麼,解決SB-900熱當問題...

個人看法應該是:
1.改良電路轉換效率,減少熱量。
2.改良機板散熱能力,降低溫度。
roachc wrote:
如果只是電池電壓提昇,
那 SB-800 的「第五電池盒」設計應該會沿用下來,
可是沒有。
---------------
再補充一下:
外接電池包,
不僅僅是電池,
同時包含第二付 OSC(即低壓轉高壓)電路,
所以才會賣得那麼貴,
因為不必侷限於閃燈本體體積小所產生的散熱不良問題,
電池包的轉換 POWER 可以提高,
不僅僅是電壓提高,電流也提高


也就是說外接電池包輸出的是高壓電....
我一直誤解,以為就像我手上SB-800的第五電池盒的概念。
這下活像是SB-900補丁包
kingliaw99 wrote:
也就是說外接電池包輸出的是高壓電....

是的!
這是 SD-9 接到 SB-900 的插頭,
上面標示得很清楚:330V 高壓直流電


根據 Nikon 手冊說明:
同樣用 eneloop 電池
SB-900 本身回電時間最短 2.3秒,
裝上 SD-9 以後,
也是同樣用 eneloop 電池
回電時間最短變成 1.1秒,

效能可說相當驚人,
真是用閃燈拍婚禮、拍活動的最佳利器。

roachc wrote:
是的!這是 SD-9...(恕刪)


資訊真是越來越透明了剛特地看了一下陪了我十年的SD-8A~~除了一個閃電符號,接頭兩面都是空空的再看翻出20年前買的SD-8(方型接頭),連閃電符號都沒有




roachc wrote:
根據 Nikon 手冊說明:
同樣用 eneloop 電池
SB-900 本身回電時間最短 2.3秒,
裝上 SD-9 以後,
也是同樣用 eneloop 電池
回電時間最短變成 1.1秒,

效能可說相當驚人,
真是用閃燈拍婚禮、拍活動的最佳利器


沒錯,從SB16A(F3配偶閃燈)→SB24(F4配偶)→SB28(F5配偶)→SB80DX(D1X配偶)→SB800(D2配偶)→SB900(D3配偶)→DB910(D4配偶)

閃燈GN從32→36→38→34,全光回電時間由堿性11/鎳鎘7秒(那時完全不敵有電包的手柄燈),進步到可以不用手柄的堿7/鎳4(加上輕電包如SD8減到2秒)、再進步到單燈(4顆AA)2.3秒,近乎前代10顆AA才能達到的2秒,同時更將10顆AA(2副OSC)的效能推至接近1秒,這是過去必須出動積層乾電池或Quantum Turbo才能達到的境界.

回到GN值標示的主題;Nikon閃燈在SB80突如其來的大跳號之前,一直follow著出廠順序,一號一號遞增,看久習慣了其實很清楚,user不會用名號來區別高下、廠方也不會面臨編號快速用盡的問題;但從SB800開始,閃燈面臨和机身一樣即將無編號可用的窘境(900之後還有什麼數字更新更威?)而且區分了高下卻不代表強弱(900不比800強)

早先其他的名門正派(專業閃燈廠)編號幾乎就代表它的出力,如Metz45系列,GN值就是45、60系列GN值就是60;National(後統一稱Panasonic)編號28開頭GN就是28、30/35開頭指數就是35(3057和357S是同一款),Sunpak、Vivitar也大致都follow這個法則,只有Canon在EOS1那個年代,TTL做不出來(專利還沒繞過去)、燈管也沒特強,就在命名上搞怪,從560開始叫,並在文宣中製造GN56的印象(最望遠端出力).

比較令我遺憾的是Metz,GN60是它的登峰造極之作,之後高度數位化的燈種價位不斷拉高、出力卻不升反降,而且如網友所提到的,GN值是用望遠端來標示.

kingliaw99 wrote:
搞不好那天國際標準變成200mm鏡頭為基準,不就更 (也失去參考價值)

等 大多數的閃燈 都可變焦到 200mm 時, 那市場上的標 @ 200mm 的, 恐怕就會變成廣告主流.


說明書內的各焦段GN表, 應該不致於被省掉.

所以挑貨時, 還是要去找它的 說明書 ,


說 "國際標準" 有點牽強, 各廠又沒先來開過國際規範會議表決..

不過就是 市場量大後, 所形成的主流廣告標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