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teor wrote:既然可以拍的出來,那又何必後製 應該是這麼說的~很多效果是可以拍的出來的沒有錯,但是不是每個user都有能力/財力拍的出來以後製來說,卻可以降低那個難度(當然效果不見得相等)所以多數人會傾向於後製而不是學習"直接拍出來"(或是買相對應的器材)。以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就好移軸鏡的效果不少人看過,但是實際去買移軸鏡來拍的人卻少之又少數位後製的方式即可簡單快速又不花錢的達成這效果~~~
要不要後製應該要看這張影像的用途吧,如果只是家庭紀念型的,有沒有後製都無損於你對相片中家人的關懷,如果是要用於商業範疇,沒有後製也許就收不到錢囉。當然也會有人說自己的作品被拿去出版都沒有後製,分享個小小的觀念,只要從RGB轉換至CMYK(稱之為分色),就已經後製了,因為分色過程是用哪種形式(GCR or UCR),以及色墨的總量...,都可能是原作者不知道的過程。影像一進到電腦就等於後製了,所以後製的定義是很廣泛的,縮圖也後製了,因為用了不同演算方式結果會不同。其實誰的後製最厲害?Ansel Adams可以算上一位,不過不會因此而抹滅他在攝影上的成就。
後製有理!數位檔就像是數位負片。在傳統攝影時代哪位攝影師在暗房中沒有調整沖洗時間、顯影時間、放大機加濾色片、增加局部曝光時間.....等其他方法來調整他的拍攝作品呢,至少我在書本上讀到的每位大師都這麼做過,而這些行為都是我們所謂的後製。所以,就大大方方的向人展示出你後製過的作品吧,這也是你創作理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