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yuwang wrote:
樓主知道轉成jpg 後的色階是幾bit 嗎?

如果知道應該就不會去扯12/24色的東西了


代替樓主回答吧....轉JPG存檔只剩8bit,原本數位相機差一點的RAW檔都還有12bit。


相機直出的JPG檔,檔案資訊上就顯示是RGB/8bit。


相機的RAW檔,檔案資訊上就顯示是RGB/16bit。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數位有數位的優勢,底片有底片的好,硬要用風格檔把數位"假"成底片......
除非,所有的底片你都碰過了,也很熟悉了,增減感與放相都熟練了,也許您可以試著轉不同風格檔去對每一種組合的底片風格......否則,就說那是你的風格檔就好



能不能數位相機拍數位相機的,底片機拍底片的
想拍數位的就好好的用數位相機,當想拍底片就好好的運用底片相機跟底片,不要再比來比去學來學去?!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GHJAVA wrote:
多年後,小弟有緣接觸普及化的數位相機
少了複雜的操控,數位相機的簡單操作很適合資質不好的我

這個跟我認同的正好相反,
數位相機,白平衡、銳利度、對比、飽和、色調,甚至套用風格檔,
還有一些按鍵、設定、操作,沒弄熟真有點麻煩,實際上操控更多了,
但拍好後,隨拍隨看,不好馬上重拍,拍照真的變簡單了。

底片機裝上底片以後,設好ISO,只要調好快門、光圈,認真對焦、構圖就好了,
會讓你覺得麻煩應該是沖洗吧!當沖洗好拿到手,或許是中大獎的興奮,或許是摃孤的失望,
但經過些時日,對於為何會拍出佳作,如何改善失敗,才變成有些麻煩。
http://blog.sina.com.tw/ysrl/
hoyaani wrote:
難道這個在鼓勵我出清DSLR敗一台底掃來試用看看嗎??

跟洗照片一樣,自沖自放,當然比送給店洗較符合自己的原創意圖,
自掃,只是把數位暗房改為自己做,依自己的需求作。

如果有高檔的DSLR實際沒必要這麼作。
http://blog.sina.com.tw/ysrl/

小彭新城 wrote:
dgg大...我的意...(恕刪)


所以我說「看訛認訛」
看到錯的,不弄清楚,就認定錯的是對的

沒錯
吾兄說的沒錯
個人愛那種色調,是個人喜愛,別人無從置喙
但是
將那種色調說是「底片味」
我是不願苟同的
GHJAVA wrote:
拍照一陣子了,每個參...(恕刪)

樓主應該學乖了,底片味神聖不容詆毀,
觀察一下傳統攝影版的一些現象吧...
GHJAVA wrote:
樓主應該學乖了,底片味神聖不容詆毀,
觀察一下傳統攝影版的一些現象吧...


也沒有很神聖啦~
只是不懂為什麼拍數位硬要搞成"底片味",
底片相機也不會很貴阿~
除非你的"底片味"是想要lomography那種文藝青年風格的,
那可能會多花一點。
相信我,銀鹽一定比你還長壽。
1037180w wrote:
樓主應該學乖了,底片味神聖不容詆毀,
觀察一下傳統攝影版的一些現象吧...




沒有針對哪一分類的意思

樓主應該學乖了,SONY器材神聖不容詆毀,
觀察一下sony版的一些現象吧...


樓主應該學乖了,LEICA高貴神聖不容詆毀,
觀察一下Leica版的一些現象吧...


樓主應該學乖了,人像外拍神聖不容詆毀,
觀察一下貼圖區的一些現象吧...


以此類推 可隨意抽換內容....



真有趣

1037180w wrote:
樓主應該學乖了,底片...(恕刪)


這個好難懂喔~~
明明花一千塊買個傻瓜底片相機+一捲正片+沖片上夾
等寄回來拿顆鏡頭觀賞一下正片就能知道底片色彩長那樣了不是嗎?
跟神聖哪有關係 ~"~
Nikon D700啟用中.
1037180w wrote:
樓主應該學乖了,底片...(恕刪)


只有一個感想
你只會噴無意義的口水

樓主所呈現的色調,只是底片也可以表現的色調之一
不能將這樣的色調等同「底片味」
此其一

數位機也可調校出這樣的色彩
那又如何說「底片味」,底片味,又指什麼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