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模式比a模式更簡單方便???

其實大家繞來繞去 都差不多的觀念 就是如何測光 如何用閃燈而已

給樓主 你問你朋友 他用什麼測光法 如果得到的回答是平均測光 其實你可以不太用理他的話

用平均測光討論m模式和a模式都沒意義 同之前網友講 你只是把曝光表歸0 而a比較快 m讓你手忙腳亂


用a拍婚禮也沒什麼不對 因為婚禮很有可能要拉高iso 提高快門速度

此時用a做測光 閃燈ttl+高速同步補光


小弟特別有興趣是 站上竟然有人會人眼測光法

實在是太雷人了

一個人測光能力再強 也不過就是點測一點 就得到理想曝光結果

竟然有人用看的完全不需依賴測光表或相機就能測光

可否分享一下心得 讓後輩學習學習 一支測光表也要好幾萬 省下這個錢多好


這個能力太神 我拿一台沒電的FM2 只要快門和光圈還能工作 我就能拍出一卷底片的美照

Ayoomi wrote:
小弟特別有興趣是 站上竟然有人會人眼測光法

實在是太雷人了

一個人測光能力再強 也不過就是點測一點 就得到理想曝光結果

竟然有人用看的完全不需依賴測光表或相機就能測光

可否分享一下心得 讓後輩學習學習 一支測光表也要好幾萬 省下這個錢多好


有一個叫做晴天十六的東西你有沒有聽過?
多記幾組這種東西, 多點拍照經驗,
其實某些普遍的情況是可以用人眼測的.

還有 Ansel Adams 有一張很有名的月升,
就是用人眼測的,
他當時找不到測光表,
所以就依據月亮的亮度來測光.

心得可以分享給你,
但你練不練的成就不一定了,
該買的還是要買,
但是眼睛還是可以練練.
覺得討論東西最好是化繁為簡...
扯太多無關的東西只是會偏離主題...

Ayoomi wrote:
其實大家繞來繞去 都...(恕刪)


拍得夠多的話你就能知道這個景大概要用到多少ISO 光圈 快門~
之前拍底片機也沒有測光的設備~一樣也是張張都正常~沒過暗過~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曲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外面光線足夠,標準焦段內用A,因為快門都很快
室內OR光線不夠可用M設定S與A,不夠就調整ISO
這是我新手的體驗

雖說閃燈不常用<<對我而言
不過還是想買玩玩閃燈的技巧
eason wu
因為偏離本樓主題,才請他重新研究,不想讓此樓歪了。
有興趣可以開一個新樓大家討論討論。

Koalalai wrote:
這不叫混為一談吧?這...(恕刪)
我是攝影幼幼班
bmqoo wrote:
我同事目前剛從g11升級到7d. 跟我說使用m模式比a還簡單上手
而拍攝婚禮. 上閃燈. 卻使用a模式...(恕刪)


M模比Av模是否更為簡便? 請先看看, ISO 固定情況下:

沒用閃燈
Av >> 人工光圈 + 相機反射測光換算之快門時間 = 相機認定曝光(同P模程式的標準值)
M >> 人工光圈 + 人工快門時間 = 人工認定曝光(人眼測光的經驗值)

使用閃燈
Av >> 人工光圈 + 相機反射測光換算之快門時間 + 閃燈TTL = 相機認定曝光
M >> 人工光圈 + 人工快門時間 + 閃燈TTL(人工與程式曝光差異值) = 相機認定曝光
M >> 人工光圈 + 人工快門時間 + 閃燈M = 人工認定曝光


其實很多人以為掛了閃燈然後相機開 M 檔就是純人工經驗是錯的
只要開了 TTL, 其實你只是把光圈與快門不丟給程式計算罷了
講白一點就是 P模程式的三大變異風險數從 3個變成 1個

這也就是為何婚攝會常用 M 檔+閃燈 TTL 進行拍攝
至於是否更為簡便, 我想鄉民們應該都清楚了
做婚禮攝影這一行, 最怕的是覺得自己不行, 更可怕的是覺得自己很行
這位大大似乎一開始不是這麼說的吧?
小弟還是老話一句,歡迎指正錯誤
但是請不要只說小弟有錯卻不指出正確的觀念為何
這樣子就只是來嘴砲的而已吧?
說別人有錯誤,實際上又說不出所以然,也講不出你所謂的正確觀念為何
然後就拍拍屁股轉移焦點?
真是厲害阿~!
有意義嗎?
風輕揚 wrote:
遇到用M 模式的朋友.....
我只想問你用甚麼來測光.....

這個問題很有趣

信賴相機的反射測光的鄉民
只要動用到其中一項(自動光圈快門,AutoISO,閃燈TTL)
相機就自動讓程式計算曝光量
P模也是可以稱為 Professional 真的不為過

但說真的老一輩的還是喜歡測光表的入射測光
再把測光表上的快門光圈,ISO值全數手動設定進相機
做婚禮攝影這一行, 最怕的是覺得自己不行, 更可怕的是覺得自己很行
測光(計算面)、EV(供給面)跟感光元件(需求面)、EV補償(需求面的調整)是不同面向的東西。
環境EV->測光系統->感光元件感光<--EV補償微調

所以不應該把測光、環境EV、感光元件、EV補償混為一談。
討論測光就該只討論測光。
補充:底片時代使用不同底片,在同光圈快門iso拍出來的照片也會有些許不同,主因是需求面的底片。
同一組的光圈快門,其EV就是相同。

EV補償的計算錯誤(引言處),前面有人說了。
補充一下:不論是何種模式,加減1/3EV補償,
如果針對你的例子只調整快門,那就是跟M模式手動調整快門是一樣的結果。
因此不會有你提到的的情形發生:「用光圈優先減1/3EV,快門可能一下就變成1/200秒,中間的1/125、1/160秒就都被跳過了」。

提醒一下,此樓在討論「m模式比a模式更簡單方便???」

Koalalai wrote:
如果用全手動調整快門,就可以1/125、1/160秒這樣試出你要的結果
但是用光圈優先減1/3EV,快門可能一下就變成1/200秒
中間的1/125、1/160秒就都被跳過了
而這中間細微的曝光差異也就沒了
我是攝影幼幼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