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百貨公司光線稍不足又不許開閃燈下拍出漂亮噪訊少的畫面?

個人想法(與做法):

1. 認為無法拍到滿意的照片,最簡單就是不拍,如同打靶 "看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

2. 觀察並抓準時機,有可能快門 1/30 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人物動作停頓 or 走到光線較強的地方)。

3. 不要用 LiveView,拍照用的感光元件與 LiveView 是同一塊時,容易產生熱噪。

4. 拍 RAW 檔後製,拍攝時就預先減 EV,以提高快門,後製再補 EV,同時做除噪點與選擇性銳化。
以純粹技術方面來說,拍照玩的是光線,所以先把相機上跟進光量有關的因素抓出來,再加上不可用外閃的限制,那麼就只有下列三個要素:
光圈、快門、ISO

光圈大、快門慢、ISO高,這些都能達成室內光線不足的狀況下,能取得清晰成像的方式。
若還要加上凝結人物動作的條件,那麼快門慢的這個因素就必須去除,剩下只能用更大光圈或更高ISO進行拍攝。
鏡頭方面已是大光圈鏡(至少F2.8),那確實唯一能想的只有高ISO,也就是換機身這條路。
所以並不能怪您的朋友或是網友們最後的解答是換機身買高可用ISO。
這有點像責怪數學天才為何在解微積分時只寫出最後的答案一樣,因為算式的過程已了然於胸!

至於利用RAW檔及數位相機的特性,以手邊相機的最高可用ISO以及最大光圈進行拍攝,將稍為曝光不足的影像以軟體方式拉回,不是不可行,而是仍有一定限度,若是低於正確曝光值的3 EV(個人經驗,非絕對值)以下,就算亮度拉到可接受範圍,那肯定暗部細節也會流失。

小弟個人認為,學技術不應將敗器材這個方式設為絕對禁區,而是應該要知道該如何讓手上的器材發揮最大極限;若這個極限已無法滿足拍攝需求,則有能力判斷是否應該換用那些器材,且器材的購入成本最低,這才是有技術的攝影師應具備的能力。

版上有些網友把學技術跟敗器材認為是兩個極端,這是不客觀的想法。
不然為何專業級的攝影大師幾乎都拿專業級的器材?無非就是希望能在嚴苛的拍攝環境中求得最大的作品成功率。所以要買什麼器材,該在何時買,這些都是大師級人物常常面對的抉擇。並不是不買器材,或是只用入門級器材卻能超常發揮的人才是大師。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
不知道我有沒有資格來這篇發言
但是看了整篇文章及各位的回應後

小弟只有一個想法

小弟我也是拿入門機
C牌的EOS KISS X50 台灣好像叫做1100D
在01上面被說多爛有多爛...

我買他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覺得他比較適合我想拍的

我以前也是從 傻瓜底片相機->老爸的底片相機->BENQ手機->SONYK700I->CASIO 型號忘了...
->IPHONE4 -> 單眼

這中間我花了長時間去探索

發現這兩個觀念其實就是跟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意思是一樣的

有了技術 可是沒有一台可以發揮的硬體設備 就算把硬體發揮到極限 畢竟先天上的不足 還是會有差

有了硬體 可是沒有技術只會一直怪罪於相機 就算從一台專業攝影師的手上買了一台高檔的攝影機
也是變成一台藝術品罷了

板主想說的應該是

請那些傭有高階相機的人不要聽到我們拿的是低階的相機就說換一台換一台
固然換高階是一定有差 但是低階所能呈現的只要技術好 也比技術不好的高階來的有質感

我也知道 拿法拉利跟福特嘉年華來比 根本是用裸眼看太陽 (找死...)

但是如果把一台嘉年華練的出神入化...再換一台法拉利跟
買一台法拉利只會在市區開快的臭屁小伙子比....我想誰會喜歡 自己大家都有自己的喜好


aladdin1212 wrote:
唉~其實版主和我最近...(恕刪)


其實每台相機都有它可愛之處,

能夠善用相機的功能來拍照這也不是什麼多大的問題,

但是共同的問題各家廠牌來說或許解決的問題是一樣,

有過一位高手說過先了解你手上的相機在何種場合,

ISO提到噪訊會讓你受不了時,

記住是多少因為以下就是可用的ISO值,

盡量使用在那範圍內就好,

給你個建議下次再碰到你說的場合,

已知道環境你的相機無法拍得很好,

就使用相機裡的錄影功能錄影下來,

總比拍不好要好!!

自由人 wrote:
以純粹技術方面來說,...(恕刪)



這就是我所要找的高手和攝影同好,

你的觀念做法就是我心裡想知道的!!

真是謝謝!!


alittlecat wrote:
不知道我有沒有資格來...(恕刪)



謝謝!!

但還是要不恥的去問,

學攝影就是自己要操自己,

觀念概念都精了,

就不怕在一群攝影人中攝影時,

碰到有人請教了!!




SniperX wrote:
個人想法(與做法):...(恕刪)


謝謝!!我會記得這個觀念!!
lkkdon wrote:
這就是我所要找的高手...(恕刪)


拜託~~

前面不就一堆人說了...不然就降一點ev, 不然就高iso回去除噪

你一直認為其中有什麼隱藏的技術, 跟那些拿車子來比的一樣, 真的有夠莫名其妙

兩個車手比賽, 變因是如此之多, 可能一顆石子都能成為影響勝負的關鍵

問題是相機曝光的變因不就那三個....光圈, 快門, iso ,

你的問題就只有兩個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相機iso不夠強, 你可以不要換高階相機, 但你可以換高iso見長的相機, 如5n, xpro1

第二個也不算是技術吧...是觀察力和耐心, 也有人說是攝影眼, 但那太做作了, 說明白點不就是什麼時候該按嗎

我相信, 在那個會場, 一定有很多你錯失的時機,

不然你就只能選擇對model點測, 犧牲掉周圍的細節(前面不知幾樓有範例, 拍演唱會的), 也別有一番風味不是?

有沒有想過是不是你太貪心? 想要主體背景通通曝光正常?

說真的這到底跟技術有啥關係...? 這應該跟美感和選擇的取捨有關係吧??

很顯然, 以純物理技術來說, 你的問題就是相機iso不夠屌

攝影史上有兩次真正意義上的革命, 一是傻瓜相機, 二是數位相機,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非常幸運, 根本不需要高深繁瑣的技術就可以操作相機, 更何況你的a33還有所見所得的evf勒

請別再有那種爛相機只要有技術一樣可以在惡劣環境中出好片的浪漫幻想了...拿車子來比喻更是不倫不類...

light_1432 wrote:
拜託~~前面不就一堆...(恕刪)



第一拿車子來比喻的不是我,不要吼錯人了!!

第二先看看問的問題是什麼環境再說自己的見解也不遲,

前面拍舞台的我也拍啦!怎會不懂!

第三要在主題和背景光源差不多之下要全得到話就你說的

找台高ISO機不就得了!!

第四01這個地方最大的缺點就是常會有還沒弄清是什麼問題就

吼一堆自己的天大的見解!

第五這裡要的答案已有很多方法解決謝啦....拜託!!





lkkdon wrote:
第一拿車子來比喻的不...(恕刪)


我說樓主阿~~請你回頭檢視自己的發文,你提出的問題(雖然被你事後修改過了),在第一頁就有很多人給答案了

但你一直不理會別人的回答,自顧自的覺得有什麼隱藏密技要高手出來交流技術


想像一下
如果你是說暗處對焦不準,手會晃之類的問題,或許大家還可以提供什麼小撇步,譬如改手動對焦啦,換對焦屏啦,趁機放在別人肩膀上啦,用很神奇的姿勢持相機啦之類的....


問題是你問的是曝光欸....然後還有先決條件是1.不准用閃光燈 2.高ISO不能接受 3.要凝結MODEL


想請問一下
第一個回覆的不就解了你的問題了嗎
去借台5D2 相信一切可以解決 光不足就靠高ISO 6400堪用我想還不賴

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拍RAW回家拉一點EV(不過這跟開高ISO根本一樣意思),第三個方法就是有所拍有所不拍(或者稱作取捨),這兩個在第四樓也回答你了....

但請你看一下你的回答
現在拿單眼相機的人已算是很普遍了, 但是如果只靠高階的相機來解決拍攝環境不足下的作品, 那麼真的印證時下有些人只是愛現相機而不是真正以技術取向了, 何況高階相機動尬就要5萬甚至到10幾萬非一般愛好拍照的人能拿的, 能拿中階和入門機的人真碰到像這種光線不足又被限制不得打閃燈時, 對移動走台步時的模特要拍出低噪訊又清晰的相片真是一大考驗, 其實在這種環境不是很好之下對自幾像機又熟的人, 當然知道該取捨是什麼....... 但是如果是各位你會如何設定來拍呢? 在這談談自己的拍照的技術讓大家共襄切搓應該是不難吧!!

然後你之後一連串的回答...算了~不想貼了,你自己看看你有多盧吧~~

真的不要有爛器材可以在惡劣環境中拍出高畫質的幻想...看各家廠商各種階級機型的取巧樣片也知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