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Huey wrote:
還是回傳統版蓋樓啦,...(恕刪)

哈 哈 我就是刻意貼在這區.傳統區都是同好.也不用鼓吹了.要招降納叛就得深入敵營啊.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已經有過身輕百戰的經驗了.這麼點炮火我還挺得住的....
LensHuey wrote:
還是回傳統版蓋樓啦,...(恕刪)

Fox_huang wrote:
對了..

你會不會又把這篇貼到你的撲浪去取認同呢...


哈哈! 吼 一講到專門取暖用的鋪浪

就會被檢舉文不對題啦!!

真的沒拍過底片,就別在那炮了,數位是新時代的紀錄方式,底片是跨越新時代到現在還是有需多職業與專業工作者還是堅持使用的傳統技術,只會吹虛數位有何多好。
我就建議那些炮聲連連的沒知識的路人,請好好在去多看點書,如果要來說誰還在用底片,請去研究一下底片電影工業。
假如還要在說,數位影像強過與底片,真的是沒知識才會說一些詞窮的表達。
如有要對號入座的請自便,我想版主跟幾位有在接觸底片的人懂我說的。
附註一點給不懂的人,底片轉數位畫質,細節及放大之後,遠遠超越數位拍攝與錄影效果。看不懂這段話的,請咕狗。

jeromevj wrote:
真的沒拍過底片,就別...(恕刪)

歐洲的黑白攝影還相當活耀.光是底片廠牌就讓人眼花撩亂了.就連已經老掉牙的126 127底片都還有在生產呢...
底片有自己的技術在,先不談沖洗數位與底片的攝影應用二者間都有共同點,數位拍照技術實際上就是從底片延伸出來,而且我還可以更直接說,光圈 ,快門,ISO,光影,以及色彩還原,這些基礎都有,底片就是同樣道理。
但談到沖洗,這是傳統技術,更是呈現一位攝影師的獨自特色,底片在細節保留更不是數位可以比較。
如果這不能談底片技術,我到是想問問幾位一直在高談數位的高手,你們的攝影技術如何?
能否放出你們的照片,並用文字說明你們的照片運用方式,在來談數位跟底片的後續吧!
我不知道那些底片就抓狂的數位相機捍衛者.是不是維護廠商利益的打手.無論對傳統底片的獨鍾.或對數位影像檔保存風險的疑慮.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與言論的自由.何必這麼的氣急敗壞到那種程度.實在是令人訝異的事.
無論底片數位都有其優缺點.取長補短才是一種完美.數位的優勢是時效性方便性.但看得到摸不到.就如同插在花瓶的花一樣沒根不踏實感.而底片優勢是實質影像看得到也摸得到.就像種在土地的花一樣有根的踏實感.
底片可以數位化.既可取得數位的優點.又有底片的踏實感.花瓶的花謝了生命就結束了.土地的花謝了.還可長出新芽永續生命....
相機數位化跟影像數位化還是有所區別的.不要將相機數位化跟影像數位化混為一談.我從來沒排斥過影像數位化.但我不喜歡用數位相機拍照.就如我之前所說的.數位相機的影像若不見了.就如同攝影被閹割一樣.沒根了還能生嗎?而底片數位化.只是被結紥而已.即使數位檔不見了那支根還在.要生多少就有多少.....
文包 wrote:
底片也會有退色. 發霉. 污損. 刮傷等各種風險. 這些物理損傷的可能性
反而數位檔案都可以避免
為何全世界都在搞數位典藏. 這就是原因之一


一個自認專業裱褙的業者居然會講這種無知的話,挺令人跌破眼鏡的

你可知道北美館的數位典藏都是用8x10正片翻拍後掃描?
如果數技術位這麼好,幹嘛還用底片翻拍?
翻拍後的底片也一併列入典藏文件,也沒有被丟棄,就怕檔案毀損,還可以調出來掃描

如果不知道微縮膠卷(底片)可以保存多久
可以去kodak官網查詢,不必上來丟人現眼
美國為了保存自家文化資產,挖了一個防核爆的深坑
把美國歷史文件都微縮膠卷化送進去
台灣台南還有一家專門做微縮膠卷
如果數位這麼棒,為什麼這種公司至今還沒消失
反而跟我進藥水一次就是5~10包的買?

全世界都搞數位典藏,為了是方便藝術品的商品化,談好授權就可以交出檔案給廠商製作複製品
請搞清楚它最重要的功能,不要被典藏兩字給騙了

不要為了自己的生意,上來講一些令人噴飯的話
這下可好了,大家都知道你自稱的保存專業才這種程度
怎麼說服你的客戶呢?
其實這些只會說數位如何的路人,應該連數位翻拍底片的效果如何都沒親自看過吧!

至於效果跟如何數位翻拍?有玩底片就不用說明給他們這些數位路人解釋。

只是分享經驗的地方,確要來鬼扯,要扯請把專業帶出來,不然真的只是給人笑話。
看到info說明後,我更想在補充,Imax是現代最能真實呈現更多影像細節及廣域性拍攝時更完整保留全部畫面細節。
imax是用底片拍攝,全台灣只有一家電影院擁有imax認證,而且還是用膠卷播放電影。

有時我們看imax數位電影,是採用底片翻拍成數位,並將影像更精緻,請用大腦轉換一下,同一畫面用數位拍攝跟底片拍攝有無差異?

都有人指明這有職業攝影師了,請發揮專業知識回答吧!答不出來也沒關係,反正我是帶著看笑話的方式去理解一位職業攝影師竟然連這基本知識都不懂。
infoto wrote:
一個自認專業裱褙的業...(恕刪)

數位檔硬碟掛了,複製的CD也壞了,還好丟在部落格還有小圖保留。
Canon EOS kiss N + EFS 55-250mm IS

在抽屜裡翻到這卷底片,超過20年外拍的人像,新掃描(色彩還原)。
Canon A-1 (鏡頭不詳)、底片 Fujifilm (型號不詳)。


底片保存的再爛至少還有東西在。
http://blog.sina.com.tw/ysr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