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倒頭栽28 wrote:
小弟大膽假設...未...(恕刪)

我有聽過類似全景深攝影的技術在發展,就是拍照不必在對焦可以在事後選擇
也有利於3D立體影像的構成
所以可能有立體投像式的攝影時代會來臨?

我一直覺得時代的進步實在沒有質疑的必要
當然那可能是順從消費者需求的商業行為
只是假如在回頭10年20年的看,(其實翻相機版古文就會有感覺)
難道不會慶幸現在科技的發展能夠有這樣的機器能夠玩攝影
是如此幸福的事

我不太會去想廠商的居心之類的陰謀論
因為我覺得攝影器材這產業是建築在使用者的創作力跟美好回憶之上
會製造出美好的產業我認為就是最好的廠商...
這可能是我的偏見啦

我大概只認為 好的相機製造廠商會有"決心"跟"雄心"之類的
比較貼切一點
沒啥居心 單純消費者導向的

80%買相機 尤其是DC的消費者 對於細部細節 應該都是一知半解

只知道看 1. 畫素 2. 螢幕大小 3.變焦倍率

就像很多剛入手單眼的會問 "300mm的鏡頭 是幾倍變焦"

或是有些人會說 "喔 我DC就11X變焦了 你的70-200 還不到三倍"

所以提升畫素就跟現在手機螢幕越做越大意思差不多

就是吸引消費者 因為消費者大多只會注意一些數字 而不考慮內部裝了甚麼

CPU當年也是 3.6單核CPU變成 1.6雙核

就很多人在問 "怎麼1.6比3.6快?"

就看銷售人員 不停的講著一些話術 去跟客人洗腦



กิิิิิิิิิิิิิิิิิิิิ ก้้้้้้้้้้้้้้้้้้้้ ก็็็็็็็็็็็็็็็็็็็็
『小莊』 wrote:
2013年起 DC....(恕刪)


說現實一點...我開公司是要賺錢....絕大部分消費者不懂...

總認為畫素高畫質就好....卻不知道其實跟感光元件有關係...當然廠商沒說過這樣...

所以就順著消費者的方式下去製作...進而取得利潤....

這很正常....因為在商言商....我開公司只是要賺錢而已...
我不能否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
數位照片【偶爾】是需要適度的裁切
但我不能認同高畫素是為了利於裁切
如果作品僅是小幅度裁切,那畫素影響有限
若是經常需要大幅裁切,那不知攝影的樂趣何在
一昧的提高畫素對一般攝影者的意義並不大
2000萬畫素只要調校的好綽綽有餘了
800萬畫素的手機我也只調在2.5M而已
如果1200萬畫素能達到更好的成像品質,我當然不排斥
但光是1200萬畫素這個噱頭對我的吸引力就不大了
準確的自動白平衡、對焦速度、聰明的Auto ISO、曝光補償、色彩、噪訊抑制.....
都比我用不到的1200萬畫素來的更重要

相機也是相同道理
有時候會發現新產品雖然規格提高了
卻比舊機型少了一種味道
追硬體規格永遠追不完
找一台自己愛的相機好好拍照最實在
在商言商,才不管合不合理.
提高畫素是最容易提振銷售的路徑,
提高畫質,沒提高畫素,出新機,消費者大都不買單.
如何在畫素和畫質間取得適當CP值,是消費者自己的事,
製造商只要你掏錢. D800就是一例.
misato7783 wrote:
我有聽過類似全景深攝...(恕刪)


現在人家說"攝影"學三年天下無敵....

以前拍底片,光是測光,三年要學好都有問題

花費絕對不亞於一台5D2或D800

拜科技之賜,可以讓更多人享受"攝影"的樂趣.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用點想像力
未來買投影布幕送投影機
每個人都用 100 吋大電視看
你就知道 1000 萬畫素夠不夠看了

現在投影機只有少數貴貴的機種有到 Full HD ...
跟 5 吋小手機是一樣解析度的 .. (約 2 百萬畫素)

未來,每個人都會去買 4K (800 萬畫素) 投影機??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只要你喜歡...
我就做給你...

LCD解析度不過都用FullHD...何苦去追呢?
抓捕頭砍妖人 欺不如竊, 竊不如偷, 偷不如A多多!!
我覺得已數位單眼來說,畫素的成長已逐漸趨於平緩了。
大概就兩千萬畫素左右或再多一點點,
我覺得這是一個消費者對於畫素的要求及現今相關存取硬體設備能力間的一個平衡。

以Canon來說,從09年500D的1510萬畫素到後來的550D、600D、650D都是1800萬畫素。
08年的50D是1510萬畫素、10年的60D為1800萬畫素、09年的高階APS-C機種7D也是1800萬畫素。
08年的全片幅機種5D Mark II的2110萬畫素到12年的5D Mark III的2330萬畫素,也沒有說有大幅成長。

以現在的機器來說,該有的都有了,至少3吋46萬畫素以上的螢幕已經蠻普及了,看圖的時候很舒服
畫素兩千萬也夠了,再往上提升檔案可能會太大,高ISO的表現3200縮圖至少還算得上是堪用。
這樣我覺得不管是要記錄生活還是學習攝影,已經很足夠了。

所以我覺得不管怎麼樣,不必隨任何人起舞,挑選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機器就可以了。
木村倒頭栽28 wrote:
現在人家說"攝影"學...(恕刪)

我倒是覺得以前玩攝影簡單多了
從較早期Leica M39、Rolleiflex TLR、6x9蛇腹、Contarex、Bessamatic....
到底片較後期的Canon EOS、Contax SLR、Hasselblad、Leica RF....
除了EOS跟Contax電子機身之外,其他的我不需要使用說明就可上手(買來也沒有附)
機械相機的原理簡單到不行,也都大同小異
只要會調光圈、快門、對焦(有的要估焦)、過片,大致上就可以使用了
後期日本電子機種的測光先進程度跟目前相差無幾,老相機則是經常連測光都沒有
若是使用寬容度大的負片,靠經驗拍問題不大,講究的影友就帶支測光錶
拍底片最大的困擾是沖印品質無法掌握,數位化掃描又是另一變數,自主性跟便利性完敗
玩過暗房就知道底片曝光值的偏差在暗房放大過程中是很容易得到補償的
跟數位的後製有點類似,但一般快速沖印不可能這樣搞

若單純以使用簡單來看,底片相機真的容易多了
數位相機有些功能還得翻閱一下Manual才明白
可調整的功能跟底片機相比更是琳瑯滿目
但我覺得使用底片按快門謹慎多了
因此成功率也高,這是兩者在心態上的不同
以前不太可能一次出門拍個上千張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