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x wrote:
確實是好方法
另外,有疑問,都開軟體調整了
高ISO雜訊除躁跟欠曝拉亮度,這兩種哪個比較好?
兩種都是提高快門的方法...(恕刪)
坦白說,最好的是換大光圈鏡頭(至少f2.8) or 換機身(較好的iso),
一次到位。<另外我真的覺得拍model不用把快門拉的那麼高…!
然後拉到140mm拍太遠了,以這顆鏡頭來說,拍人應該很少會拉
超過75mm,除了太遠之外,叫model可能都要用喊的了,以拍cos來說,
中間都會有人走來走去,焦段太長不太好發揮吧
>GM1比較適合配個小鏡頭
,配個大光圈定焦真的很適合隨身帶,
或是帶個12-32kit比較符合他輕便的定義。

當然也可以接大顆鏡頭,很詭異而已 (當時的我一邊接,一邊笑
)
欠曝也是一個做法,問題是說,這樣的噪訊度能夠接受到哪裡?? 如果都無法接受,
除了軟體處理,硬體本身的性能還是蠻重要的。


【拉亮的jpg檔案-上圖的大圖】
這是M4/3 (E-M1) ISO 200去拉的,至於GM1我沒有拍過欠曝的照片…
都是接12mm f2、15mm f1.7、25mm f1.4、20mm f.7或是45mm f1.8鏡頭,
不太有機會這樣做。
14-140mm 鏡頭無論1、2代,比較適合單純當旅遊鏡,
如果要拍cos,還是把包包裡的定焦鏡拿出來吧 ! 或是配隻f2.8恆定光圈
的鏡頭都好,效果一定都會比旅遊鏡好太多了。
cdx wrote:
白天ISO3200個人不覺得有雜點,我還是會繼續這樣用
只是覺得為何望遠端開高ISO會被一些網友當笑柄
只要光線充足, 高ISO並不會一定伴隨著雜點. 但是高ISO會影響動態範圍跟顏色深度, 所以飽和度會較差, 也不利於後製補救.
以現今的軟體, 消雜訊的能力是超好的, 但是像動態範圍能力, 顏色深度, 這軟體後製是無能為力.
cdx wrote:
高ISO雜訊除躁跟欠曝拉亮度,這兩種哪個比較好?
兩種都是提高快門的方法
都不好, 因為這都還是跟像機的性能有關, 其實就是跟"錢"有關.
拉高ISO是在機身上作放大增益, 欠曝用軟體拉則是放大增益在軟體作, 效果好壞關鍵還是在於機身性能. 不換機身的解法就只有下面,
lowlence wrote:
坦白說,最好的是換大光圈鏡頭(至少f2.8)
正解啦! 想也知樓主這麼拼命的用最遠端拍, 並不是內向, 也不是跟modle有仇, 無非就是想營造出那景深層次.
換管大光圈定焦鏡就對啦, 該有的畫質景深層次會有的, 還可站近一點可跟modle眼神交流,讓照片更有情感.

不管白天黑夜都可得心應手


還有我給樓主的一個建議是, 很多東西不要道聽塗說, 多自己嘗試會比較準. 像安全快門, 對每個人是不同的, 你得自己去實驗找出你自己的能耐, 而不是完全照聽來的去設定操作. 要知道自己跟相機的極限在哪, 才能找出最好的組合, 榨出器材的性能.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E-P5用ISO 12800拍的, 有經過DXO處理過. 這是在新竹清華夜市旁的廢棄兵營裡拍的, 去過的人都知那邊晚上是伸手不見五指. (要拍測試照是得在這種環境拍反差大的才有鑑別度, 在環境光源還OK的地方拍反差不大的高ISO是用來騙不懂的人去買機器的)
即便是小片幅的M43機種, 上DXO都可以很容易的把在高ISO 12800下拍的照片抹到看不到紅綠的雜訊. 但是暗部曝光不足的地方是完全沒救的, 因為動態範圍變小, 暗部失去的資訊, 完全是救不回來的.
所以以我個人來選擇相機, 我會把dynamic range擺第一位, 次之是color depth, 最後才是SNR.

用ISO 1600的這張, 暗部就好非常多(不過可能是測光位置不同, 這張亮部是有點過曝).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inunu wrote:
我本來也單純以為樓主...(恕刪)
請翻回去看,第一句我就說明了是嘴砲時一直被抨擊
我有一點選擇性的問題,當作我全盤發言都毫無道理
感謝大家熱心回覆,小弟認為高iso雜訊主要是夜間暗部等比較容易出現
白天陰影下ISO 3200失心認為沒發現雜訊
唯望遠端極限處鏡頭畫質比較軟些
新買鏡頭當然要多熟悉多拍,照片都是年初時拍的
最近因為買入D5300所以多數換新機拍了,請見相簿連結
撇除D5300搭配副廠鏡對焦問題,畫質真的好過GM1+20mm或是45mm一大截(相簿中有D5300拍的也有GM1拍的
當然體積重量也增加許多,這組合要我吃個冰從包包拿出來拍都會覺得懶

吃個小吃也會不好意思拿出來,怕太大管會引起側目

GM1可用ISO小弟接受到3200,前提是須關閉智能解析,這功能會大量銳化讓雜訊增加
目前長焦可能與14-140II會用到天荒地老,除非小弟中樂透才可能換35-100 F2.8來改善光圈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