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9002554 wrote:
其實昨天想想有這麼多大大提供意見,我覺得自己是否真的要購入閃燈呢??(有點動搖了...)
多方的意見讓我覺得.....嗯......好多勸敗的聲音... 開玩笑啦!!
還有想請問一下各位大大,目前我兩台相機 D40X及G10有哪隻閃燈是可以共用的,想參考一下,
...(恕刪)
小弟不才,雖然手上沒有可接外閃的相機,拿著 Casio 的傻瓜 DC 也要用光觸發來練習閃燈...

對您的需求提供個小小建議,不妨參考一下...
想要用一隻閃燈牽起 N 家 D40x 與 C 家 G10 友誼的橋樑,大概有兩種方式:
1. 如果熱靴都支援單點觸發(應該都有吧),挑個自動閃燈練一練技巧即可,
缺點是沒有 TTL 。我自己是只能抬頭90度的 Metz 的 36C-2 ,
最近赫然發現有低價閃燈中居然有可以左右各擺頭180度、還有子燈的
【YINYAN】子母型閃燈32TWZ,跟它的弟弟 【YINYAN】基礎型閃燈28A
2. 德國 Metz 的 SCA 系列閃燈,可以靠換接腳支援不同家的產品(一組接腳台幣兩千多元),
好處是各家 TTL 大抵支援都還不錯,雖可能不及各家頂級閃燈,雖不中亦不遠矣。
Metz mecablitz 54 MZ-4i
(別買到它們後來為各家個別推出、不能換接腳的 AF 系列喔,雖然便宜些)
我也跟您有同樣的考量是因為近期就要去買 P 家的 LX3 (4分之3系統熱靴),
明年考慮 C 家還沒出生的 SX1 IS 補個望遠端...

最後引用 數位單眼相機閃燈技巧100%實例解析 作者 馬場信幸 的一段話:
只能上下擺頭、不能左右搖頭的閃燈,不論廠商怎麼說,都不要買...
gemini89a wrote:
請問馬丁兄,這本講解閃燈的書值得買來看嗎?還是找地方翻翻就好了呢?...(恕刪)
底下在下個人意見,您參考就好..

雖然手上沒有單眼,不過卻有「想玩好攝影,要會控制閃燈」的成見,
所以去買了這本 數位單眼相機閃燈技巧100%實例解析 (這裡PC家賣得便宜多了),
讀第一遍時因為不瞭解閃燈,所以看得不知所云,

而第二遍因為對一些名詞有了認識,就比較可以瞭解內容。
通篇作者主要表達是「因為數位相機可以即時 review ,可以一拍再拍、有錯就改」,
大致介紹閃燈的各項功能與特性之外,裡頭沒有講解 M mode, A mode, TTL 要怎樣設定;
主要強調不要直打(不然就要裝大一點的柔光罩),要向後方打跳燈等等...
不過書中有將幾項閃燈主要設定修改的差異分別以照片成果來比對,
對學習來說效果還不錯,而且 model 也蠻好看的啦..

最近加看這本 冼鏡光 老師七百多頁的大作 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
(在重慶南路的儒林出版社有會員可打75折,才6xx元,還精裝本咧),
我直接跳讀單元 I 閃燈,已經看到第五章「離機閃」,而前面幾章介紹 M, A, TTL 的使用,
以及光圈、快門跟閃燈配合的理論與範例比較,幾達論文的嚴謹程度但還是相當容易閱讀。
所以我想這兩本書,前者會讓人知道「原來高手有幾種玩閃燈的方法」,

後者讓人知道這些方法要怎麼玩的細節,還可以照表操課...

另外在下還練習翻譯 Metz 36C-2 手冊中關於閃光 Auto 與 M mode 的使用教學,
藉以確定自己真的瞭解閃燈的運作模式...

呃,回到您的問題,前者可能還能站著翻完,後者比較難一點...

gemini89a wrote:
亞柏堅持照片必須忠實於曝光那一刻他眼睛所見的,
「絕對不加強任何東西。」雖然他不是紀實報導攝影師,
卻希望他的作品能夠「百分之百直接呈現。」
這段話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不加任何東西拍出來的就是『百分之百直接呈現』?
我想大家都有經驗
相機的寬容度是遠遠不如人眼的(即使用HDR功能把畫面弄得灰灰的)
高反差的場景
眼睛所見的是明暗部都有細節
可是相機拍出來卻是亮處死白暗處死黑
這樣能叫百分之百直接呈現嗎?
明明與眼睛所見天差地遠
用一些工具或技巧
讓照片更接近實景
這才是更接近真實
有人說閃燈不自然、黑卡不自然
不會控制閃燈與黑卡
那拍出來當然不自然
如果運用得當
絕對比不加強任何東西所拍出來的照片
更接近真實
http://www.wretch.cc/blog/win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