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0605 wrote:我想我們真的都被世俗...(恕刪) 您說的是沒錯啦 ~但規則 / 既有的觀念或法則 , 應該都是培養一個大師的基礎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基礎 , 如何變成大師 ?荒木若不是大師 , 那些圖我想貶多於褒 ~
Alan0123 wrote:荒木若不是大師 , 那些圖我想貶多於褒 ~...(恕刪) 真的, 我絕對同意!其實這個世界真的蠻慘酷的啦~大師的話就是對的, 我們一般人說了都沒人理哩~ XD其實上很多學術也是這樣, 學術的進展總是落後於俗民生活~或許就 "攝影藝圈" 而言, 需要一位不守規則的大師來提醒其他大師~
真見鬼 荒木拍台北的照片 要光影沒光影 要美感沒美感可以不必理會什麼黃金構圖 黃金交叉但拍出來的畫面總要有基本的美感吧荒木的照片 我真的倒盡胃口我之前(現在也會)也常拍到這種圖拍出這種圖 我通常只會做一件事"刪"如果說荒木這就叫大師 那我把我以前拍壞的照片po出來 我也是大師囉 是這樣嗎
54fff4448 wrote:真見鬼 荒木拍台北的...(恕刪) 對啊, 我一看荒木的照片我也很不習慣哩,這位大大就不要為了他的幾張照片動那麼大肝火了啦~ 總之拍照是很個人的事, 他拍他的, 我們拍我們的囉~
有時候,所謂的名言、哲理,都是給成功、有知名度的人說的。同樣一句話、一件作品......藉由路人甲說出口、做出來就沒說服力,非得是名人詮釋才稱得上佳作,但是為什麼他能被人這樣崇拜呢?魏德聖在受訪時曾感嘆說:海角七號之前他說的話沒人聽,海角七號之後他說的話是聖經。名人連放的一個屁都是香的(即便他是欺世盜名)。當你達到頂峰的時候,在山頂上說還是覺得在山下好,比你從未到達過峰頂,卻在那裡大放「山下比山上好」的厥詞,哪一種人能說服你呢?喜不喜歡自己作品,是你的事;別人接不接受這個作品,是別人的事。如果史蒂芬史匹伯的ET由你來拍,能拍出多少原創性與掌聲?要自我催眠也好,說別人不懂欣賞也好,但真正掌聲是別人給你的,不是自己說了算。受到別人的批評時,我會先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或者到書局看看大師的出版本,然後挖出自己不如人的地方,想辦法解決,因為拍照是一件讓我快樂的事。攝影是學不完、也拍不完的東西,出發點可以是和自己的對話,但最後是目標是能和別人對話,幾時,也許會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落入尋求掌聲的深淵中,為了找回自我,還是回到了合自己對話的境界,與此同時,亦能打動旁觀者的心。禪修的3個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依然是山,見水依然是水。共免之
t535 wrote:幾時,也許會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落入尋求掌聲的深淵中,為了找回自我,還是回到了合自己對話的境界,與此同時,亦能打動旁觀者的心。(恕刪) 這應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了~ 找尋知音.不過很多大師都有演變期, 或許一系列看下來, 就能體會其中滋味吧,可惜我超少看攝影集的, 都太貴了~共勉之~
weechia wrote:其實這個世界真的蠻慘酷的啦~大師的話就是對的, 我們一般人說了都沒人理哩~ XD 所以我才勸Weechia兄,別這麼在意大師的照片了.忠於自己才是最要緊的~看得懂大師的作品沒有比較高竿,看不懂也不必妄自菲薄~從來拍照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大師的作品參考看看就好.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與審美觀.以及對被攝物的想法,看法與表達方法.與其花心思理解對方作品背後的心理因素.不如訓練自己對週圍事物保持敏感來得重要多了.
用美感來看荒木經惟只是越看越氣罷了但從文學、哲學的角度卻會發現他對"時間"與"生死"的感受特別敏銳「若不謹慎按下快門,不但拍出來的照片是死的,連被拍的人也是死的」拍攝自己喜歡的事物,是攝影基本原則不過全世界所有攝影人大概都是如此(包括無名自拍...生活隨拍)當中能否成為藝術,仍得經過"觀看者"的認同。
c8631506 wrote:所以我才勸Weechia兄,別這麼在意大師的照片了.忠於自己才是最要緊的~...(恕刪) 哎啊, 天大誤會了~我分享我對荒木經惟的理解, 當然若有人提出不太一樣或甚至誤解我的意思的,我當然希望盡量澄清, 僅此而已.當然在寫作上難免有些投入, 大師才不在乎我在意不在意他的作品哩~ 呵呵~不過坦白說, 拍多了一些特定題材後,有時總會問問自己有沒有什麼新的拍法或觀看世界的方式~這可不是要變成大師~這是玩攝影的根本樂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