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數位單眼觀景窗看出去,不是最大光圈!?

chester666 wrote:
照片的大小是不會影響...(恕刪)


呵,了解您的意思
當然啦,景深是在按下快門後,光圈、片幅就已經決定好了~

而照片大小和觀看距離會影響的,是在於視覺上的…… 嗯,算是錯覺嗎?

然而我的問題點和成像出來的亮度、色彩並無關聯~
嗯,一切就假設在正常的白天、戶外吧,不考慮長曝的問題。
K.W. wrote:
當然啦,景深是在按下快門後,光圈、片幅就已經決定好了~

而照片大小和觀看距離會影響的,是在於視覺上的…… 嗯,算是錯覺嗎?
..(恕刪)


請用 模糊圓的深度討論 為關鍵字到 Google 搜尋,沒意外第一頁第一個 LFC 徠卡研究院 那篇內容.
文包 wrote:
景深是會改變的. 會隨觀看條件不同而改變
自然界光學成像都是連續變化. 模糊和清晰景深本來就是人眼決定的

Zeiss估計景深的1730公式. 同時也有限定了觀看條件


景深與四個參數有關-焦長、光圈值、物距、CoC

CoC=d/1730是"模糊圈"公式
d即片幅

因為Zeiss"定義"了CoC的觀看條件,依據此公式界定的CoC在每種片幅都是定值。

因此同一張相片中焦長,光圈值和物距理所當然固定的情況下的景深當然是固定的。
天毅 wrote:
因為Zeiss"定義"了CoC的觀看條件,依據此公式界定的CoC在每種片幅都是定值。

因此同一張相片中焦長,光圈值和物距理所當然固定的情況下的景深當然是固定的。...(恕刪)

回到樓主的問題
觀景窗看到的景深跟相片的景深不同這件事
"觀看條件"明顯不同,所以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大家都以為景深控制是由焦段,光圈,對焦距離,片幅所控制
但是實際上還有幾個隱藏數據,最主要的影藏數據就是coc值
coc值所牽扯的就是觀看條件,也就是圖像大小還有觀看距離

如果去用dof計算機算就會發現為什麼ff跟aps-c用一模一樣的設定(同焦段,光圈,對焦距離)卻出現不同景深值
aps-c的景深會比ff淺,片幅越小景深越淺,就是因為coc值越小的關係

不把coc搞清楚的話再談也都是白談,跟人眼是有一點關係,但是跟前面某些人解釋的卻天差第遠

另外還有一件趣事,很多人都把景深值當作散景值來看,但這是完全錯誤的,景深值求的是清晰合焦的部份,不是告訴你散景會多明顯,很多人都陷在這散景程度的部分,先把散景觀念丟掉會更容易了解coc跟dof真正要告訴你的訊息
不要再誤會coc跟dof了
raguna wrote:
大家都以為景...(恕刪)


公式:CoC=片幅/1730
片幅不同,理所當然CoC就不同
跟怎麼觀看無關(因為他已經設定觀看條件)

因此景深在同一張影像,不管放大或縮小,都是相同的
差異在於人眼對於清晰的辨識力
天毅 wrote:
公式:CoC=片幅/...(恕刪)

你硬要這樣說也可以啦
那如果你有超人的視力所有的景深都是超淺的
raguna wrote:
大家都以為景深控制是...(恕刪)


您的說明,已經超出我的瞭解範圍,只好先感謝、再追問:

1. 光透過鏡頭曝光在感光元件上;
2. 曝光結果沖洗或顯示在螢幕上然後讓人眼看;
3. 光透過鏡頭顯示在觀景窗上然後讓人眼看;
4. 人眼直接觀看拍攝物。

以上三種,1.2. 應該可以用CoC公式,但3.4.可以嗎?
因為1.2.都是平面,3.4.應是立體,我總覺得會有差。

預先感謝您的回答~
SagittaPan wrote:
您的說明,已經超出我...(恕刪)

coc是用在dof公式裡使用的,但他背後的理論是可以用在任何人眼所看到的東西上
更正確而言coc是因為這套理論而誕生的
raguna wrote:
coc是用在dof公...(恕刪)


受教了!

所以我們用人眼在看野外開闊處之時,不會有此限制,因為觀景面積超大;但是若侷限在小小的觀景窗時,人眼的侷限性或說極限就出現了,這也就是您指的 dof/coc 的論點所在。

以上認知若有錯誤,還望您指正!再次感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