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幅影響景深是錯的嗎??


steven1974 wrote:
您說的裁切概念我可以...(恕刪)

沒錯沒錯
你最後說得非常對!
大家所謂"片幅影響景深"的確根本不是在說模糊圈不同
實際上是在討論焦段 物距的關係~所以才會有"片幅大景深淺的概念"

但其實光看這句話,根本是相反,實際上是"片幅大 景深 深"XD
(沒有講的焦段 物距 光圈 本就應該視為固定因素阿 呵)

看來最後面幾樓的大家 都是真的了解"景深"的
不會雞同鴨講真開心XD

lml640707 wrote:
如果不洗成照片
那同物距同焦段同光圈
片幅影響的僅是裁切
如果畫素密度相同
100%放大檢視會是一樣的


關於"100%放大檢視",這問題很有趣
先說明 不管洗不洗成照片,最終都是要用人眼檢視,片幅跟模糊圈概念都是存在的

何謂100%,那僅在於數位相機上,用數位顯示器觀看時,才有意義
而在數位媒體上,模糊圈CoC的問題複雜一些,
有興趣的可以繼續往下看

我引用當初PTT DSLR版上討論時,WMQ版友分享的結論,以下節錄:
--------------------------------------------------------------------------
我們回到數位檢視的問題來看

今天若是「最終成像」為在LCD上觀看影像
要先分成兩種情況:

I: 你能夠見到LCD上的點 → 在這種情況下討論 CoC 意義不大
因為不論你拍出多麼細緻的影像,最終都會因為LCD 而顯得粗糙
而 CoC 及景深 就是為了討論何為「清晰的影像」而來的
(關於「景深外」和「散景」之間問題,容我於後文再論述)

II: 你不能見到LCD上的點 → 則又分成:

A. Full Screen 或是 縮圖型
B. 100% 檢視

兩者的差別,在於對 A 的情況中,你的「最終影像」,
不論你的擷像畫素為何,最終呈現時都是以「固定的畫素」值顯示的。
而在同一片螢幕上,「固定的畫素」也同時會是「固定的面積」

A1: 若是感光元件的畫素 > LCD中需要的畫素
這時候就回歸到 傳統 CoC 標準。

你可以視為你的「最終成像」為一對角線 14吋 (我用筆電) 觀賞距離 50cm的圖
則 135mm 的 CoC 將會是 APS-C 的1.5倍

A2: 若是感光元件的畫素 < LCD中需要的畫素
則此時討論 CoC 意義不大;因為最終的影像是經過「數位格放」處理
肯定是不清楚的! 所以你再怎麼努力拍也是糊的,就不需再討論 CoC

B: 100%檢視:此時 CoC 的值將會取決於 「畫素密度」
你可以想像 100% 觀看時,你只看到這張圖的一小角
則感光元件畫素密度愈高的機種,這張「最後成像」的圖的大小就會愈大
------------------------------------------------------------------------------------

總而言之......大家就開心拍照吧XDDDDDDDDDD
steven1974 wrote:
實際上我們"經驗"上對於景深的比較是針對拍出同樣大小的構圖所得到清晰範圍的比較

對不起!請勿把話題岔歪了!

我現在討論的話題,
前提已經非常明確,
絕對不是在討論您說的狀況。
ad47 wrote:
關於"100%放大檢視...(恕刪)

您引用的那些內容把簡單問題又複雜化了!

F800 用 FX 格式拍一張相片(A),
再裁切成 APS 格式(B),
夠簡單化了吧?

相片 A 的模糊圓為 43.3 / 1500 沒問題,
相片 B 的模糊圓為( )/ 1500,
請問括弧內應該是多少?
zhaohua wrote:
每次看到類似問題,看到後面,好像大家條件都不一樣了

我提的條件比他講的更單純!

roachc wrote:
您引用的那些內容把簡單問題又複雜化了!

F800 用 FX 格式拍一張相片(A),
再裁切成 APS 格式(B),
夠簡單化了吧?

相片 A 的模糊圓為 43.3 / 1500 沒問題,
相片 B 的模糊圓為( )/ 1500,
請問括弧內應該是多少?


如果最終顯示 是觀看一樣大的照片
可以肯定的是B的模糊圈,經過裁切放大手續,會比A小。

我認為問題本身本來就很複雜,
原理雖然很簡單,但數位的引入容易讓人造成錯覺
覺得片幅差異僅是裁切,不影響景深,所以才必須要仔細、小心地去討論。

dodo111888 wrote:
常常聽到許多網友說上...(恕刪)


這個問題怎麼老是有人問???
www.Anakin.TW
ad47 wrote:
roachc wrote:
您引用的那些內容把簡單問題又複雜化了!

F800 用 FX 格式拍一張相片(A),
再裁切成 APS 格式(B),
夠簡單化了吧?

相片 A 的模糊圓為 43.3 / 1500 沒問題,
相片 B 的模糊圓為( )/ 1500,
請問括弧內應該是多少?

如果最終顯示 是觀看一樣大的照片
可以肯定的是B的模糊圈,經過裁切放大手續,會比A小。

如果是觀看一樣大的照片 → 直接答 28.8 不就得了
雖然回答得有一點吞吞吐吐,不夠乾脆,
但是我還是給您一個讚

我前面(#34樓)說過的話收回,SORRY!

ad47 wrote:
不如你先解釋你說的
"至於「最大模糊圓」的因素,那是要放大相片來看才會用的著它,在拍攝過程中它是不存在的。"這句話

您說的這句:如果最終顯示 是觀看一樣大的照片
是不是也一起解釋了我說的這句話?

ad47 wrote:
覺得片幅差異僅是裁切,不影響景深

本來就是這樣!
會影響景深是因為「要怎麼放大來看」
我只是換成另一個說法來形容而已。


「在拍攝過程中它是不存在的」
所以,
用 D800 的 FX 格式拍照完成後,
所有影像(特質)已經全部固定了,
景深不會因為裁成 APS 格式而有所改變,

至於裁成 APS 以後,CoC = ( ? )/1500?
完全由「要如何來觀看這張裁成 APS 的格式」來決定。
roachc wrote:
對不起!請勿把話題岔...(恕刪)


沒關係的, 如果樓主主要想了解的景深比較不是我所說的這樣也無妨

話題看來有很多線, 我剛剛並沒有要針對你的意思, 所以您說的把話題岔歪有點言重了
好難得~~~

01的戰區平行線也有交會的一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