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數位單眼觀景窗看出去,不是最大光圈!?

raguna wrote:
你硬要這樣說也可以啦
那如果你有超人的視力所有的景深都是超淺的


光學系統的口徑也會有分辨率的物理光學極限在。
人眼也有(最大開口約 7mm)。

所以景深是不會一直淺下去的。
不想唸物理了...
因為大家都搞錯了,跟光圈沒關係,而是對焦屏動過手腳。

另一個討論串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2071757

解答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2071757&p=14#26720499
kast4201 wrote:
因為大家都搞錯了,跟光圈沒關係,而是對焦屏動過手腳。

另一個討論串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2071757

解答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2071757&p=14#26720499


應該還是有關係才是 ?
無論對焦屏再 "銳利",只要仍然是平面的反射就無法讓原本發散的光線重新聚焦

拍照當下,透過光學觀景窗看到影像的攝影者,大可以覺得整個觀景窗所見,全都清楚銳利。
但照片拿給盯著 52" 銀幕 近距離欣賞 100% 比例照片的人看過,他卻可能覺得焦點只對在鼻尖上

x x x

底片時代,感光元件尺寸、解像能力與照片沖洗的尺寸大致上是固定的
絕大多數人都用標準底片,沖洗 4x6 照片,放在相簿 (--拿在手上、而不是釘在牆上或貼在銀幕上) 觀看
所以鏡頭廠商才有辦法在手動鏡上頭做出 "景深表" 大家有個共同的判斷基準

是不是因為這個年頭因為

1. 感光元件尺寸不同:
全幅、APSC、M43... 等等 各有各的裁切率。光學觀景窗又有各自不同的放大率。

2. 銀幕不同:
有人用 24" 銀幕,有人用 20",或許還有不少人用 42" 以上的電視機來看照片

3. 解析度不同:
這些電視、銀幕的解析度也是一團亂,從 1280x1024, 1366x768, 720p, 1080p

4. 觀看習慣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舒適" 距離。
但這個年頭似乎就是有人喜歡放大到 100% 看對焦是否準確,
有些狂熱分子還會放大到 200% ... 400%
( 以 4x6 照片來比較,這相當於拿著高倍放大鏡鼻尖湊在照片上 "欣賞" 了 )

就算是完全相同的一張照片檔案,在這些不同條件的影響下 大家看到的 "清楚" 與 "模糊"
註定要天差地遠,各說各話...

許多攝影書籍與老派的攝影專家仍然謹守立場,以底片時代的景深定義試圖正本清源
但沒有詳細說明上述 #1, #2, #3, #4 會如何影響數位時代在照片欣賞實務上所感受到的 "景深知覺"

於是大家對 "景深" 的觀念,越來越模糊...
http://flickriver.com/photos/jenghan/
lamu wrote:
好啦,上面喇塞了這麼多,用凡人聽的懂的話就是
觀景窗那麼小,失焦的地方眼睛看不出來
等到放大成照片後,失焦的地方眼睛就看出來了


大推上面這篇!

每隔一段時間討論區就會有人來問 為什麼觀景窗看起來的景深比較深
然後又會引發一堆奇奇怪怪的論戰
lamu這幾句說明是我覺得最最淺顯易懂的
應該寫在相機的操作手冊上面!
lamu wrote:
講到瞳孔就扯遠了簡單...(恕刪)


devilnd wrote:
大推上面這篇!
每...(恕刪)


奇怪了,解答都貼出來了,還是不看?

在沒有動過手腳的對焦屏上,影像會跟底片一模一樣,因為光路是相同的。
而你拿相機拍一張紙,他的散景會改變嗎?從觀景窗看對焦屏其實就是看一個平面。

景深會不同是因為1970年後開始改進對焦屏,加入了光學特性。

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cusing_screen
對焦屏有影響,但只是因素之一
主因還是觀看片幅
不然我拿一張135底片的印樣給你
挑一格照片叫你指出哪些東西在景深內,哪些在景深外
然後把那格底片放大到11吋,再問你同樣的問題
你的答案會一樣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