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書,還是搞不懂「忠實」的白平衡設定

skyforce wrote:
同意....

況且, 何謂 "物理的真實"呢?
在物理的世界裡是沒有顏色的...只有光譜.
顏色是透過人的眼睛才真正存在....

要是宇宙沒有人類這個物種...我們定義的顏色根本沒有意義....


同意

顏色的定義都是由於人眼的感測細胞所產生.


所以在定義色彩的系統,都是找人類來實驗定義

因此最「忠實」的白平衡設定

自然是人眼,那可能是儀器呢?

所以我才說人眼看到的才是對的

而任何的攝影以及彩色系統的開發,都是為了更貼近人眼所看到的


竟然你帶了人眼出去,為什麼不相信現場所看到的呢?
codebook wrote:
同意所以定義色彩的系...(恕刪)


但是用人眼去設定白平衡..還是避不掉我剛剛說的環境造成的影響壓~
所以CIECAM02才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一般不會要求顏色到那麼精準...所以現場調調WB當然是ok的啦!
skyforce wrote:
所以CIECAM02才有存在的必要..


的確CIECAM02才有存在的必要

可以讓系統更貼近人眼受到現場光所看到的情況

可是我的問題是

竟然你己經看到了現場了

為什麼不直接讓你的照片體近你現場看到的呢?

還要繞一圈去貼近系統理論值呢?



---
抱歉,看懂你的意思..

你想說的是因為現場光不是 6500K,所以看螢幕也會徧

所以現場根據相機螢幕調整白平衡也是怪的

所以大哥提出的方法是先用灰卡量測,在用此表修正以貼近人眼所看到的

是這個意思嗎?


codebook wrote:
錯!是要到接近人眼所看到的才是對

不知大大的根據從何而來?我看書上舉的例子,像冼鏡光老師拍的,
在所謂「調整到正確的白平衡」時,所拍出來的相片,白色都是很純的白色。
已經沒有現場人眼所看的感覺了。

我現在是要先確認攝影學理以及相機製造者預想之下的「正確的自動白平衡」
到底是什麼樣子。即使那跟我心目中理想的照片有出入也無妨,重點是弄清楚
設計者的意圖,然後才有可能確定我手中這個器材是否合於其意圖,在確認
合於其意圖之後,再進一步根據我的拍照需求,看是要拍純白,還是要表現
臨場感讓他帶點黃,或甚至反其道而行,為了反映當下的某種心理真實,
而把它弄成偏藍。

一步一步來,才能建立正確的理解與觀念。
感謝skyforce大大製作的這個表,這就是我需要的!

現場檢視相機的LCD,會受到現場光的左右而影響對色彩的判斷,
即使不考慮這個因素,先有一個表可以參考來做設定,再進一步
根據自己所見來做調整,相信會更有效得多。

古時有個「寧信度,毋自信」的故事,那固然是在譏評那種捨近求遠,
迂執不通的人。但是我們去La New買鞋,店員會讓你先用腳去比對
一整排的腳掌圖案(古文說的「度」),先看看最接近哪個尺寸,然後
他再去拿那尺寸及其上下相距一點點的鞋來讓你試,這是較有效率的做法。

另外,也許我的感官真的比一般人差,對我來說,我的聽覺、視覺都是
相對的。所以我無法光憑自己的耳朵來決定琴弦的音「準不準」。我也
難以光憑自己的眼睛來決定一張白紙到底拍得「純不純白」。光看這一張,
覺得已經夠純白了,等會兒再拿另一張更白的來比對,才發覺原先這一張
似乎帶著一點藍。
siongki wrote:
不知大大的根據從何而來?我看書上舉的例子,像冼鏡光老師拍的,
在所謂「調整到正確的白平衡」時,所拍出來的相片,白色都是很純的白色。
已經沒有現場人眼所看的感覺了。


你可以看skyforce 大所提供的表就可以知道了
人眼的視覺有一個特性,就是在弱光下所判斷的顏色會有色徧
因此還要補正這個肉眼的特性,才能更接近人眼所看到的
最後提出這個系統的原因,還是為了讓系統更接改人眼所看到的,去模擬這個肉眼特性

所以絶對不是亂講

你也可以看上面的討論skyforce 大也指出了,所謂的色彩是人所定義的
宇宙只有頻率和波長, 彩色的定義完全都是在決定


因此人眼就是標準..

至於你要相信白紙是白的呢?
還是在黃光下看到白紙的顏色呢?

你不妨多看一下再下結論


siongki wrote:

看過大家的回覆,目前初步的結論是,機器的自動白平衡是要盡可能去掉色溫的影響,弄成像
晴朗白天戶外所見,這個比較偏向物理的真實。但人眼經調整後所見的感官的真實,仍會保留
一些現場光色的感受,於是兩者有出入,而且有公式。



這種結論很傷腦筋,我想大家比較希望你靈活運用色溫的變化,而不是一直在鑽白平衡的牛角筋吧
martin0215 wrote:

樓主的問題可以參考這篇原本是置頂的好文
說說"中性灰"、"白平衡測定工具"與"色彩平衡"的關係
應該就會更清楚一點,而 32 樓的 白平衡偏移 有約略提一下您的這個問題。


個人覺得這位大大所提的才是正解。

如果我理解的沒錯,樓主問的是 "相機" 的白平衡,不是問加上了考量個人生理、心理上的差異之後的問題。

這個白平衡的問題,之前也讓我蠻疑惑的,所以之前就做了個小實驗。

看了本篇發展到後來,幾乎一面倒的結論認為所謂正確的白平衡是呈現出現場所看的顏色(色溫),跟我之前的結論是不一樣的,所以又再度做了一次實驗。

首先,請先把問題明確定義為 "相機"的正確白平衡,器材為 Canon 5D+17-40,現場光源為黃色省電燈泡,拍攝一張 A4 白紙,實驗結果如下:

1. 相機自動白平衡


2. 相機自定義白平衡 (依5D說明書操作,用上面那張為參考圖像)


3. 像機白平衡定於日光 (5200K for 5D)



上面3張的結果,第2張 是最接近實際上那張白紙在一般日光下所呈現的白色,第3張 則是對照組,比較接近在現場光源下所(感覺)呈現的偏黃色調。

這個方式其實很簡單,有不同論點的大大或樓主 siongki 自己試一下就知道了,應該也可以得到跟我一樣的結論,對"像機"而言,所謂的正確白平衡,是將拍攝影像呈現出如果光源是日光下所應該承現出的顏色(色調),並不是所謂的呈現出現場光的色調。

這是實際實驗的結果,另外依邏輯推論,我也認為所謂的像機正確白平衡,不可能是呈現現場你所看的的色調。很簡單的道理,在剛剛黃光下所看到的白紙,我看到的偏黃程度跟你所感覺得可能不同。又,如果是在大白天,剛從室外進到這間黃色燈泡為光源的房間,跟待在房間30分鐘後,看同樣的一張白紙,有沒有可能看起來所謂偏黃的程度又不一樣呢? 那請問這個死的相機如何能去揣測出這些狀況?

上面很多大大的論點我也很認同,追求所謂正確的白平衡不一定是合宜的。舉例來說,在一般暖色調的餐廳內用餐,如果調為所謂正確的白平衡,那麼那種溫馨的感覺可能就沒了。但如果拍攝對象是西方白種人,而重點又是要呈現出主角白皙的膚質(膚色),用像機的自動白平衡(如果準的話),是不是比較能真實呈現呢?

Anyway,拍照對大多數如我這樣的業餘玩家來說當然重點是拍爽,不需要一定卡在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些基本的原理或所謂的規則,小弟覺得還是要分辨清楚,而不只是單憑個人設想或感覺。 有時候,花一點點時間試一下,答案就出來了,不是嗎?

以上是我的小小論點,當然想法或做法也可能有誤,歡迎討論。
sj1940 wrote:
如果我理解的沒錯,樓主問的是 "相機" 的白平衡,不是問加上了考量個人生理、心理上的差異之後的問題。


抱歉, 沒有看懂樓主的「忠實」的白平衡設定的含意

誤會了樓主的意思

不過白平衡的目標還是希望調到和人眼一樣所看到的

所以才有修正值的出現
sj1940 wrote:
以上是我的小小論點,當然想法或做法也可能有誤,歡迎討論。...(恕刪)

我個人也比較傾向用白平衡這個工具去除環境光的色溫加諸在畫面中的色偏,
還從國外訂了 Colorchecker passport ,但這只是個人喜好問題,
只要知道如何控制相機得到自己要的結果即可,
不曉得為什麼要爭到一定有一個正確的方法才是王道?

而傾向用白平衡保留「眼睛」看到的顏色的這個說法有點弔詭,
眼睛對顏色的感覺是一直在變的,在拍照的當時所看到場景的顏色,
就算想辦法把相機調整成由 LCD 可以看到一樣的顏色,能保證檔案記錄的顏色就一樣嗎?
更別提到場景反射的光線跟主動發光的 LCD 的亮度對眼睛的刺激是不同的。
再等到回去用電腦後製的時候,又變成跟自己「記憶」中的顏色來做比對,
我是搞不清楚眼睛所看到的哪一個顏色才是要還原的對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