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locuscc wrote:
近幾年來,街頭攝影...(恕刪)


回文之前,先回顧了樓主前3年的作品,猶如醍醐灌頂,令小弟眼界大開;小弟算是攝影新兵,攝影資歷僅3年,回想剛入門受到社群網站推波助瀾之影響,自以為唯有完美構圖,加上良好技術、晨昏夢幻之色溫及具水準之專業器材,才能組合出真正的「攝影作品」。

但時間久了,幾乎每天都可以在FB上看到類似角度、相同地點的眾多唯美沙龍照,也開始自省,難道學攝影只為了和影印機一樣,COPY出跟其他人差不多之照片嗎?

此時正巧在因緣際會下,閱讀一位旅居東歐的台灣攝影師所出版之文字攝影集,打破心中許多錯誤的觀念與想法,攝影不該只是「必須到某個遙遠的地方,架上繁重器材,才能開始拍攝的一種儀式。」

體認到不該把攝影局限於某個框框內,應該是可天馬行空、細心觀察周遭,感受生活中發生的喜怒哀樂,然後「順便」把這個瞬間給紀錄下來,好好享受這些精彩瞬間,成就這獨一無二的樂趣。

不好意思,在各位大神前班門弄斧,失敬失敬!如有不正確之處,還請各大神指正;

另想請教樓主,可否推薦有關討論街頭攝影之社群或社團,讓小弟可以吸收更多先進前輩們之經驗與創意,感激感激!!
> 但時間久了,幾乎每天都可以在FB上看到類似角度、相同地點的眾多唯美沙龍照,也開始自省,難道學攝影只為了和影印機一樣,COPY出跟其他人差不多之照片嗎?

很有同感,這也是我會開始拍街頭的原因。街頭的多樣化與不可預測性是我很喜歡的一點,而且街頭攝影可以有一些個人的思維與創意在裡面,我覺得空間大了許多。雖然有些街頭攝影作品也有流於公式化的問題,不過還是有許多的可能性有待發掘。

> 此時正巧在因緣際會下,閱讀一位旅居東歐的台灣攝影師所出版之文字攝影集,打破心中許多錯誤的觀念與想法,攝影不該只是「必須到某個遙遠的地方,架上繁重器材,才能開始拍攝的一種儀式。」

我想你指的是張雍,這是一位難得在歐洲報導敘利亞難民的台灣新聞紀實攝影師。

> 另想請教樓主,可否推薦有關討論街頭攝影之社群或社團,讓小弟可以吸收更多先進前輩們之經驗與創意,感激感激!!

我會另外整理一份參考資料貼出來,但不在這個討論串裡。在這個討論串中,還是有不少人把這當照片分享大樓,已經有點偏斜了。

> 此時正巧在因緣際會下,閱讀一位旅居東歐的台灣攝影師所出版之文字攝影集,打破心中許多錯誤的觀念與想法,攝影不該只是「必須到某個遙遠的地方,架上繁重器材,才能開始拍攝的一種儀式。」
我想你指的是張雍,這是一位難得在歐洲報導敘利亞難民的台灣新聞紀實攝影師。

-->沒錯,正是張雍!他的上一本攝影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8667)也很棒,值得5顆星推薦。

> 另想請教樓主,可否推薦有關討論街頭攝影之社群或社團,讓小弟可以吸收更多先進前輩們之經驗與創意,感激感激!!
我會另外整理一份參考資料貼出來,但不在這個討論串裡。在這個討論串中,還是有不少人把這當照片分享大樓,已經有點偏斜了。

再次感謝您無私的分享,已經看到了!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5199875&p=1#64965093
看完了,還是不太知道街拍在拍什麼。不過你的風格有部份跟森爸有點類似,喜歡玩視覺錯覺或是巧合的照片,梗圖類的。街拍似乎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上面得獎照片來看,每張構圖跟畫面都很乾淨,而人物的獨特性不同於紀實的攝影,是被剝奪的,變成一種元素跟畫面中其他元素對話,所以抓住的是這個元素的瞬間。目前只看懂這些...
那你怎麼不先評論這些作品得獎之膠誤

打鐵匠 wrote:

這些評審我一個都不...(恕刪)

這兩年也常常在看街頭攝影的文章跟作品,感覺「街頭攝影」很難說有一個清楚的定義。

常見的錯位、人與背景互動等有趣瞬間似只是一種。有些偏向紀實、有些會利用比較激烈的方式抓取沒有防備的表情(如Bruce Gilden)、有人專拍黑白(例如Alan Schaller)、有人則透過濃烈色彩或複雜構圖建立獨一無二的風格(Alex Webb)。有的Flickr 社群,規定提交的畫面要有人,不能只是建築或風景。

還有一個不成文規矩,就是不能擺拍。如果擺拍的話,就沒有真實感跟獨特性了。但,雖不能擺拍,很多街頭攝影家會建議如果有好的場景,應該要等待,看看能不能抓到巧合或「有梗」的畫面。

個人想法,街頭攝影是在瞬息萬變的人群中,給攝影師一個機會,形式上是拍攝別人,其實是運用觀察力,表達自我。像我跟朋友出去,兩人走在一起,幾個小時下來,拍的照片內容卻截然不同,除了個人偏好有差異,就算想跟拍,景象稍縱即逝,也不可能拍到相同的照片。

能夠捕捉有「刺點」的影像,讓觀賞者好奇而駐足/思考,或是發現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環境裡,其實有一些小插曲,讓人噗嗤一笑,或是回想起一段時光。這就很值得了。

拉拉雜雜分享以上淺見,尚請不吝指教。

我基本想法與你接近。
但在這邊有些人將「街上拍的」當成「街拍」。
不能說錯,但這樣比較像一堆文字就叫文章。是粗糙無節的。
要成文章,得有剪裁、取捨、主題等。拍照亦同。
請指正。

erickcyin wrote:
這兩年也常常在看街頭...(恕刪)
erickcyin wrote:
這兩年也常常在看街頭攝影的文章跟作品,感覺「街頭攝影」很難說有一個清楚的定義。

常見的錯位、人與背景互動等有趣瞬間似只是一種。有些偏向紀實、有些會利用比較激烈的方式抓取沒有防備的表情(如Bruce Gilden)、有人專拍黑白(例如Alan Schaller)、有人則透過濃烈色彩或複雜構圖建立獨一無二的風格(Alex Webb)。有的Flickr 社群,規定提交的畫面要有人,不能只是建築或風景。

還有一個不成文規矩,就是不能擺拍。如果擺拍的話,就沒有真實感跟獨特性了。但,雖不能擺拍,很多街頭攝影家會建議如果有好的場景,應該要等待,看看能不能抓到巧合或「有梗」的畫面。

個人想法,街頭攝影是在瞬息萬變的人群中,給攝影師一個機會,形式上是拍攝別人,其實是運用觀察力,表達自我。像我跟朋友出去,兩人走在一起,幾個小時下來,拍的照片內容卻截然不同,除了個人偏好有差異,就算想跟拍,景象稍縱即逝,也不可能拍到相同的照片。

能夠捕捉有「刺點」的影像,讓觀賞者好奇而駐足/思考,或是發現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環境裡,其實有一些小插曲,讓人噗嗤一笑,或是回想起一段時光。這就很值得了。

拉拉雜雜分享以上淺見,尚請不吝指教。


你講得很扎實,一次就搬出三個經典。 Bruce Gilden 的人像比較像是象徵,而不是真的那個人。Alan Schaller 的經典照片把人物個體剝離到最後剩下一個意象或影像衝擊,然後畫面就變成永恆了。Alex Webb 我的程度還看不懂。那如果以人為主,那你怎麼看類似環境人像 environmental portrait 或 street portrait,但是又怕搞到最後變成在偷拍妹子。

從以前學風景攝影的觀點來看街拍會很錯亂,光是 Framing 把主景框住的方式五花八門。再來你說的刺點,你怎麼評鑑自己的照片,因為用上面提到的東西來看自己的照片,會完全沒有梗。但是如果練習攝影技巧拍出來的,又完全空洞。我發現沒有足夠的鑑賞力,連照片可不可以都分不出來。

應該開個毒舌樓放作品上來讓各位鞭屍才是。
不讓各位鞭屍一下,我最後會變成鍵盤攝影師。練習 spacing,這個算不算街拍。
這張前景女的我盡力了,在等畫面會更混亂。
光看這句,就証明你用腦在拍照了。
兩張作品都很好,謝謝分享。


flyingf wrote:
不讓各位鞭屍一下,我...(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