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正宗 wrote:
其實未必需要那麼高貴的穩定器,
而是需要一個強力的後製平台吧。
像 Mac 的 iLife'09 就能針對不穩定的畫面處理成穩定的畫面(可以想像是裁掉)...
...(恕刪)
後製能消震動是沒錯(應該說後製萬能...)
不過抖越兇 畫素就吃越多
算圖時間撇開不談
就算有時不在乎裁切的部分(例如HD過NTSC)
不規則抖動造成的畫面模糊
也會影響銳利度....
所以
拍攝時有多大本錢就下多大工夫囉~
丟後期真的是下下策
讓我想到去年拍片碰到的一個攝助
他的口頭禪是:沒關係~後期修!
拍攝時幾次對攝影組提出畫面上的質疑
得到的答案都是.....沒關係~後期修!
終於忍不住發飆
"他X的!是你修還是我修?"
花時間補救前期作業 真的很痛苦
真的 這種蠢事我遇到無數次
BOOM穿幫 反光板穿幫 攝影師大意拍到燈腳 蘋果箱
演員拍到一半急性過敏滿臉爛痘
16厘米片門上的一根毛
甚至還有工作人員忘在鏡頭前的飲料罐....
我都被玩過

飲料罐穿幫那個CUT
走軌道 飲料罐放在窗邊 窗外透台北夜景...
不是單純上遮罩抹掉就沒事了
抹掉後 罐子後面的夜景還要憑想像"畫"回來
相機修圖是1張
攝影機一秒就要修24張
那個CUT....4秒多

廢話了一堆
總之
後期的時間要用來讓影片更精彩
而不是讓拍壞的影片勉強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