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回覆70樓

小DC 用70mm實體焦長(等效420mm)是否能和ff用70mm一樣的臨界快門快門而不手振?
是的,在安全快門的概念下用1/70秒是不會手振,但同時也請你拍攝一張用1/70秒用實體焦長400mm鏡頭的相片放大100%來對比(不論片幅大小,但拍攝的像素最好和小DC一樣這樣容易比較)就會發現等效420mm和實體400mm的安全快門是不同的。你也可以找部30倍的DC來試下,記得關防震和使用標在鏡頭上的實際焦距來計算安全快門進行測試。



小片幅是大片幅裁切後所得畫面視角,
也和大片幅用望遠端所得畫面視角一樣


「小片幅是大片幅裁切後所得畫面視角」,在使用同一焦距鏡頭和快門下,大小片幅檢視放大100%後所得的影像清晰度都是一樣的。
「也和大片幅用望遠端所得畫面視角一樣」,可是大片幅用望遠端(應指是使用望遠鏡頭),便要使用更快的安全快門了。
azuki21 wrote:
所謂「安全快門」就是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減至到「零」的臨界快門(能成功拍攝的最慢快門)。

請好好理解這句說話。不同意的話,「安全快門」這一概念也不能成立吧!

嗯!
我也同樣請您好好理解以下這些話:
在數位感光元件的基本構造來說,
每個感光單元是一個一個的點,
是有著一定大小的點,(隨畫素密度成反比)

您說的:『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減至到「零」』......沒錯!
但是在數位感光元件概念中,
變成「把因振動而做成模糊的影響」侷限在感光單元(點)的範圍內,
也就是說影像不會因振動而使周圍的感光單元(點)感光
OK!
當畫素密度提高,感光單元(點)相對縮小,
以致於本來『不會因振動而使周圍的感光單元(點)感光』,
現在因感光單元變小導致周圍的感光單元(點)也感光了
而變成不是零!

或者這樣說好了:
6MP(3000×2000)畫素的 APS 規格(36mm×24mm)感光元件,(早期都是)
每一個感光單元寬度為 36mm÷3000=0.012mm,另邊亦同,
如果影像振動幅度等於 0.012mm,
在 6MP APS 感光元件上不會跑到別的點造成模糊。
但是,
24MP(6000×4000)畫素的 APS 規格(36mm×24mm)感光元件,(SONY就有)
每一個感光單元寬度為 36mm÷6000=0.006mm,另邊亦同,
如果影像振動幅度還是相同(等於 0.012mm),
在 24MP APS 感光元件上就會跑到別的點造成模糊。

這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畫素密度影響安全快門!
而且延伸到畫素密度差不多,但片幅不同的相機(12MP APS vs 12MP FF)之安全快門。
azuki21 wrote:
小DC 用70mm實體焦長(等效420mm)是否能和ff用70mm一樣的臨界快門快門而不手振?
是的,在安全快門的概念下用1/70秒是不會手振,但同時也請你拍攝一張用1/70秒用實體焦長400mm鏡頭的相片放大100%來對比(不論片幅大小,但拍攝的像素最好和小DC一樣這樣容易比較)就會發現等效420mm和實體400mm的安全快門是不同的。你也可以找部30倍的DC來試下,記得關防震和使用標在鏡頭上的實際焦距來計算安全快門進行測試。

請問:
您這一段話所要敘述(表達)的規則(理念)是什麼?

azuki21 wrote:

小DC 用70mm實體焦長(等效420mm)是否能和ff用70mm一樣的臨界快門快門而不手振?
是的,在安全快門的概念下用1/70秒是不會手振,但同時也請你拍攝一張用1/70秒用實體焦長400mm鏡頭的相片放大100%來對比(不論片幅大小,但拍攝的像素最好和小DC一樣這樣容易比較)就會發現等效420mm和實體400mm的安全快門是不同的。你也可以找部30倍的DC來試下,記得關防震和使用標在鏡頭上的實際焦距來計算安全快門進行測試。

又在鬼扯了
原理面35樓Feng大的示意圖說得很清楚了
實務面上
如果DC等效420mm安全快門可以是1/70
那幹麻裝防手震?
而且DC也沒有大光圈或高ISO的需求了
反正安全快門是實體焦長的倒數
然後最後結論會是要拍望遠實體焦長最短的手機是王道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roachc wrote:
6MP(3000×2000)畫素的 APS 規格(36mm×24mm)感光元件,
每一個感光單元寬度為 36mm÷3000=0.012mm,另邊亦同,
如果影像振動幅度等於 0.012mm,
在 6MP APS 感光元件上不會跑到別的點造成模糊。
但是,
24MP(6000×4000)畫素的 APS 規格(36mm×24mm)感光元件,(SONY就有)
每一個感光單元寬度為 36mm÷6000=0.006mm,另邊亦同,
如果影像振動幅度還是相同(等於 0.012mm),
在 24MP APS 感光元件上就會跑到別的點造成模糊。

這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畫素密度影響安全快門!
而且延伸到畫素密度差不多,但片幅不同的相機之安全快門。



D700做DX crop只有5MP
放大到D7000上有16MP

D700做CX crop只有1.6MP
放大到J1 V1上已10MP

原本無感的震動
在影像密度改變下是會被放大的
而且放大的幅度正好跟等效焦距的乘數一樣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回覆72樓

這本來就是電子設計的問題與「安全快門」的概念扯不上關係(科技創新下,或許有一天可以完全模擬底片,發展出電子有機感光技術或者其他厲害的東西,不再是現在的一層方陣有序排列的感光點),更何況「安全快門」也可用於現在的底片相機上。
回覆lml640707


原本無感的震動
在影像密度改變下是會被放大的
而且放大的幅度正好跟等效焦距的乘數一樣


在「安全快門」的概念裏就不應存在「原本無感的震動」。否則在不斷放大下,不論用多高速的快門,總是會出現震動的。

另外,請親自進行71樓的測試。(用長焦小DC)
azuki21 wrote:
「小片幅是大片幅裁切後所得畫面視角」,在使用同一焦距鏡頭和快門下,大小片幅檢視放大100%後所得的影像清晰度都是一樣的。
「也和大片幅用望遠端所得畫面視角一樣」,可是大片幅用望遠端(應指是使用望遠鏡頭),便要使用更快的安全快門了。


誰跟你100%了? 看有沒有手振需要放大到100%的話那要安全快門這個概念是拿來幹嘛的?
簡單的講法
一張FF的照片因為放大成10x跟30X能接受手振的程度不同
所以手振程度會因為放大率而有所不同
所以安全快門是會被鏡頭焦段、還有最終如何呈現所影響

不信我們來比比看,你拿24mm出大圖,我拿200mm出480x320
相同秒數比一比,看看你說的安全快門=焦段倒數這個道理還行不行得通 XD
flickr.com/photos/henrie/

azuki21 wrote:
回覆70樓

「小片幅是大片幅裁切後所得畫面視角」,在使用同一焦距鏡頭和快門下,大小片幅檢視放大100%後所得的影像清晰度都是一樣的。
「也和大片幅用望遠端所得畫面視角一樣」,可是大片幅用望遠端(應指是使用望遠鏡頭),便要使用更快的安全快門了。 ...(恕刪)

只有所得畫面視角一樣才對。
全幅裁下剩五百萬畫素,
不等於1600萬或2400萬旳APS.

在所有條件一樣下只有實際焦長不同,
大片幅用望遠端便要使用更快安全快門了,
小片幅等效到一樣視角的焦長,卻不用提高快門,
我不太懂麻煩請講解一下原理?
回覆78樓

不信我們來比比看,你拿24mm出大圖,我拿200mm出480x320
相同秒數比一比,看看你說的安全快門=焦段倒數這個道理還行不行得通 XD


你所說的和「安全快門」的概念完全沒有關係。


回覆feng 大
在使用同一相機單一焦距鏡頭和快門下,用不同的片幅,要保持小片幅等效到一樣視角的焦長,就是在感光元件上取得相同相片大小的情況下,是必需改變拍攝距離的,這樣小片幅一定要放在比大片幅更後的位置才能達成拍攝,所以晃動的角度和速度都是一樣的。



大片幅用望遠端便要使用更快安全快門了,例如用400mm鏡頭便是1/400秒。
小片幅等效到一樣視角的焦長,卻不用提高快門,例如70mm鏡頭(等效視角400mm)安全快門是1/70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