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ftbubi wrote:
樓上一堆為了個slo...(恕刪)
roachc wrote:
這種邏輯非常有趣!
fatpig06 wrote:
那就是當環境光不斷改變的同時,閃光燈反應會跟不上。
例如在一大群記者同時間用閃光燈拍攝的時候,當你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其他記者同樣按下快門,同樣同閃光燈拍攝,那在你快門關閉前,其他的閃光燈便會令到你的照片入光量大增,從而影響曝光的正確性,,因為閃光燈的輸出,是在你快門按下時的一刻決定了的,以舊式相機快門同步通常為1/60秒為例,已經不可估量,但你的閃光燈輸出量,已經是固定了,因此,過曝的情況經常發生在多人拍攝的場面。
及後,為解決這個問題,擁有TTL(Through The Lens)的閃光燈便發明了。
TTL其實不是甚麼特別的發明,其實TTL是跟隨相機內置閃光燈便發明了。TTL的好處,是曝光值是由相機本身的測光錶量度,當快門打開的一刻,相機會不斷量度入光量,當光量足夠的時候,快門便是閉上,曝光便完成,那就是說,當快門打開後,如果預計的光量增加或者減少,相機仍然可以作出反應。因此,量度的光量不是閃光燈的測光錶,而是相機內的測光錶,實時量度光線經過鏡頭進入底片的光度了,直到快門關閉前,量度仍然是繼續的。
roachc wrote:
閃光同步快門僅跟快門結構有關,各家差異不大。
1/1000s 是一般閃光全出力的「持續」時間,
普通簾幕式快門的最快閃光同步快門大概在 1/200s ~ 1/300s 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