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fatpig06大大無私的分享,讓沒仔細研究過閃燈的小弟受益良多,不要在意那些以尖銳或諷刺語氣回話的人,論壇就是如此,甚麼人都有,但很奇怪的就是能理性討論的人不多,要爭面子的人倒是一籮筐

josephyen wrote:
其頻閃的目的就是恆亮,當頻閃頻率高到一種程度就是恆亮了。


頻閃就是頻閃,
頻閃的原因就是因為沒辦法恆亮,
所以用頻閃來代替,
因果關係要先搞清楚.

josephyen wrote:
基本上看上面我所附的...(恕刪)


這篇文章完全說明了就是頻閃...
人家還特別用 logical analyzer 抓了這張來說明.
http://dptnt.com/2010/01/flash-duration/

這裡有 SB-800 各種出力的實際發光時間。
M 1/1 output: 1/1050s
M 1/2 output: 1/1100s
M 1/4 output: 1/2700s
M 1/8 output: 1/5900s
M 1/16 output: 1/10900s
M 1/32 output: 1/17800s
M 1/64 output: 1/32300s
M 1/128 output: 1/41600s
滿有趣的資訊

剛剛提供的文章也有寫到,若是使用較低的閃光出力,有機會稍微提高最高閃光同步快門。由上表就可以得知,最高閃光同步快門原本的設計是至少維持快門全開 1/1050 秒以上,所以若是選擇較低的出力,譬如 1/128,只需要維持快門全開 1/41600 秒。

假設原本的同步快門 1/250s 。
M 1/4: 1/250-1/1050+1/2700 = 1/293
M 1/8: 1/250-1/1050+1/5900 = 1/310
M 1/16: 1/250-1/1050+1/10900 = 1/318
M 1/32: 1/250-1/1050+1/17800 = 1/322
M 1/64: 1/250-1/1050+1/32300 = 1/324
M 1/128: 1/250 - 1/1050 + 1/41600 = 1/330 sec
所以若用 1/128 的出力,同步快門實際上可以提高到 1/330 sec

不知道各家相機對於閃光同步快門的開啟時間限制有什麼不同。是否都是 1/1000s 左右。

ms800 wrote:
感謝fatpig06...(恕刪)


感謝大大的鼓勵,01本來是讓大家分享經驗與喜樂的好地方,可惜出現了一些毫無真材實學,祇懂咀炮打哈哈的人,讓原本健康的環境受到了不必要的污染。

得到大大的支持,小弟原本不快的心情亦放下了,希望大家能夠繼續分享所見所得,共同享受01所帶給大家的資訊。

luftbubi wrote:
樓上一堆為了個slo...(恕刪)


大大要說小弟提供的資訊錯誤,不妨直言,何必要某一樓某一樓的閃閃縮縮,如大大有更正確的資訊,歡迎提出,小弟定必受教。

但請別在一旁說一大堆有的沒的話,其實祇不過是要表達---"你們通通都錯,我的最正確!"而已。

有意見,不妨提出,如真的無言,便請坐在一旁吃花生看好戲。

說一句無言,並不能代表大大你真的懂得比別人多,或者比別人更正確,無言便無從比較嘛!!

如認為小弟提供關於閃燈TTL測光發明的原因有錯,請指正,又或者大大覺得,比起曾經歷閃光燈TTL興起年代的小弟,有更多的體會及心得,亦請跟大家分享一下。

關於小弟對閃燈TTL及A-TTL的認知,是當年由Canon的宣傳資料及300TL說明書上學到,或者大大手上有比小弟這些資料更權威的,更正確的,亦不妨讓大家開開眼界。

否則,一句無言祇是讓更多人無言,因為無言便是說話沒內容,沒內容便是沒破綻,沒破綻便是最容易讓人家無言以對的,要人家看出真偽,真的門都沒有,這還不是立於不敗之地?!

是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呢!!

連咀炮都不是,大大真高招!!
josephyen wrote:
"an FP flash which repeats flashing at such time intervals that the repeated flashing is recognizable as flat light"

謝謝!
又長知識了!
roachc wrote:
這種邏輯非常有趣!

這個「大笑臉」顯然讓 F 大耿耿於懷(當作恥笑),
而且還引起大家的非議,
還說了一大堆莫須有的罪名出來,
OK!
既然你們都看不出來,
我就把這種邏輯點破,
讓這些自以為是的「真嘴砲」閉嘴!

fatpig06 wrote:
那就是當環境光不斷改變的同時,閃光燈反應會跟不上。

例如在一大群記者同時間用閃光燈拍攝的時候,當你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其他記者同樣按下快門,同樣同閃光燈拍攝,那在你快門關閉前,其他的閃光燈便會令到你的照片入光量大增,從而影響曝光的正確性,,因為閃光燈的輸出,是在你快門按下時的一刻決定了的,以舊式相機快門同步通常為1/60秒為例,已經不可估量,但你的閃光燈輸出量,已經是固定了,因此,過曝的情況經常發生在多人拍攝的場面。

及後,為解決這個問題,擁有TTL(Through The Lens)的閃光燈便發明了

TTL其實不是甚麼特別的發明,其實TTL是跟隨相機內置閃光燈便發明了。TTL的好處,是曝光值是由相機本身的測光錶量度,當快門打開的一刻,相機會不斷量度入光量,當光量足夠的時候,快門便是閉上,曝光便完成,那就是說,當快門打開後,如果預計的光量增加或者減少,相機仍然可以作出反應。因此,量度的光量不是閃光燈的測光錶,而是相機內的測光錶,實時量度光線經過鏡頭進入底片的光度了,直到快門關閉前,量度仍然是繼續的。

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 F 大自己想的?還是抄來的?
我也沒有指名道姓,僅說這種邏輯
純粹就事論事,卻被當成人身攻擊,
不知道各位的閱讀理解能力丟到哪裡去了?

請先注意看前半段敘述,照抄如下:
當你在按下快門的同時,其他記者同樣按下快門,同樣同(用?)閃光燈拍攝,那在你快門關閉前,其他的閃光燈便會令到你的照片入光量大增,從而影響曝光的正確性,

再看後半段敘述,照抄如下:
當快門打開後,如果預計的光量增加或者減少,相機仍然可以作出反應。因此,量度的光量不是閃光燈的測光錶,而是相機內的測光錶,實時量度光線經過鏡頭進入底片的光度了,

請問各位:
後半段『當快門打開後......直到快門關閉前,量度仍然是繼續的』,
如果這段時間(例如 1/60秒)內,
相機正對面「恰恰好」有一支閃燈發光,
相機會不會『預計的光量增加或者減少,相機仍然可以作出反應』?
這反應是不是 TTL 相機會『作出反應』關閉閃光,
以致於主體變成背光導致補光不足?
跟前半段『其他的閃光燈便會令到你的照片入光量大增,從而影響曝光的正確性』,
這兩段的「現場使用狀況」有何不同?

還請各位「把我這篇對事不對人的貼文當作人身攻擊」的網友開示!
josephyen wrote:
不知道各家相機對於閃光同步快門的開啟時間限制有什麼不同。是否都是 1/1000s 左右。...(恕刪)

(應該加最快兩字)閃光同步快門僅跟快門結構有關,各家差異不大。

1/1000s 是一般閃光全出力的「持續」時間,
普通簾幕式快門的最快閃光同步快門大概在 1/200s ~ 1/300s 之間。
roachc wrote:
閃光同步快門僅跟快門結構有關,各家差異不大。

1/1000s 是一般閃光全出力的「持續」時間,
普通簾幕式快門的最快閃光同步快門大概在 1/200s ~ 1/300s 之間。


正因為閃光出全力 1/1000s,所以最快閃光同步快門至少要維持全開 1/1000s。

那麼「最快閃光同步快門 」至少滿足「 前簾開啟時間 +閃光出全力時間 + 後簾關閉時間」。閃光出全力所需的時間會左右最快閃光同步快門的長短,不僅僅跟快門結構有關。透過 1/250 - 1/1000,我們可以估算前後簾開闔時間其實僅 1/330秒。

我上一篇的疑問是是否各家對於閃光出全力所需時間的定法皆相同,皆是 1/1000s 左右。這個定法會影響到閃燈的設計以及他牌閃燈跟機身的最高同步快門,譬如說也許某支副廠的超高 GN 閃燈的出力持續時間是 1/500s,那最高同步快門也許就要下修到 1/330 + 1/500 = 1/188,而不是原來的 1/250。

眾家機身似乎只標了最高閃燈同步快門(1/250),而沒有標最高閃燈同步快門的全開時間(1/1000)。各家閃光燈也沒有明確標示 1/1000。是因為 1/1000 已經是公認值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