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onchen wrote:leon44 wrote:畫質的好壞與片幅大小無關而與畫素密度有關..(恕刪) 所以D3200的2420萬畫數的畫質除了D800,把N家全系列的單眼全打了下去? 您看顛倒了吧?
jly wrote:不過不管大家對"畫質"的定義為何 ,大底片或大感光器的成像看起來就會比較漂亮 ,發文的樓主不管如何在""畫質"上爭論,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 樓主在討論原因,您在說結果......也算是雞同鴨講
leon44 wrote:我有自問自答。您提到...(恕刪) 開頭破題,接著三問三答,這是一篇不知所云文...(畫質的好壞與片幅大小無關,而與畫素密度有關)所以? 畫素密度越高畫質越好?還是! 畫素密度越低畫質越好?抑或~ 畫素密度多少畫質最好?樓主的立場/觀點在哪? 討論的重點在哪?(一塊aps-c大小的cmos不會因為只大了一圈變成FF而在畫質上有所變化)同樣大小的"景",用不同尺寸,相同畫素密度的的感光元件所"取"的結果會一樣?(而是因為目前除了d800以外的35mm全幅機身畫素密度都比當代的aps-c或m4/3低上許多)你用另一個不相干的問題來辯證上一句問題...(那既然同樣畫素密度畫質一樣,那為何高畫素的中片幅畫質更好?)"那既然同樣畫素密度畫質一樣"~ 這句話從何證明?同樣大小的"景",用不同的中尺寸,相同畫素密度的的感光元件所"取"的結果會更好?把回覆您的第一句稍微改一下,就會發現您提的兩個問題在鬼打牆.(是因為通常中片幅數位機背沒有低通濾鏡,並且中片幅的鏡頭素質也比較高)回到您開頭設定的條件,請不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那為何怎麼比較都是全片幅拍出來的比較有感覺?)什麼是感覺? 比中片幅?還是比APS-C?還是4/3?感覺和畫質有什麼關係?(是因為畫面外圍畫質的下降。輕微的像差及暗角能襯托出主題)樓主應該是初學者,很多衝進您腦內的資訊還需慢慢整理和消化.
jly wrote:什麼成像感、立體感、...(恕刪) 我講的很直接:如果你連感光收到的訊號是真實光源,還是雜訊,還是被雜訊影響後又靠程式以 90% 機率猜中又反運算回來的訊號,還是被程式猜錯造成訊號跟隔壁畫素算出不同結果,這些等等等等的東西,都無法確認時。那已經沒有什麼好談畫質的了。連正面擺著,照出來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應該演算出來不會差太遠,這已經不用再去聊之後的東西了。什麼色澤...等等,如夢幻泡影。以現在技術而言,高密度感光比低密度感光更有如上的困擾。很簡單的數學邏輯,要討論東西還是要拿可量化的來比較。什麼誰誰誰都看起來比較漂亮,我直接問吧:「是演算法厲害吧?還是他的感光技術厲害?」大家在照的,是現在光影的捕捉、還原厲害,稱之為畫質好。還是演算出來的東西,只要漂亮就是畫質好?
借問一下扣掉鏡頭 倒底畫質是指啥?各大相機網站都有相機review 跟評比DXO mark 不是就是在比那顆相機感光器嗎?目前第一名是D800 還比中片幅分數高照這種邏輯來說 的確跟片幅無關....XD更直觀的 貴的相機畫質就好...XD
我看到第六頁看得好痛苦...樓主要不要整理一下你的想法,明明密度就是跟體積有關,為何說無關?假設小的感光元件使用較小的像素,大的感光元件使用較大的像素,兩者使用的像素密度一樣,但你是假設拍的景物完全一樣嗎?還是像素大的拍到更多的景物?照理說要比畫質,拍的景物要完全一樣才能比,那麼在密度相同的前提下,當然是像素越多越細緻啊!~換句話說就是感光元件越大,就越能把景物切割成更多的像素,當然就更細緻.但據我所知不論是大感光元件or小感光元件,像素密度都有其極限,密度太高反而沒好處甚至降低畫質且更耗電,我想請教一下,若是1/2.3"CMOS相機,應該使用多少像素才適當?
個人認為CMOS 越大畫質越好 (包或ISO寬容度 景深等等)CMOS是糖 = 畫質畫素是水在同樣的水量之下少量的糖容易被稀釋(片幅)多一點的糖不容易被稀釋(FF)那當然是 多一點的糖 才有 較好的畫質
haa0107 wrote:我看到第六頁看得好痛苦...樓主要不要整理一下你的想法,... 小弟覺得#61的TMTCMAN大大的例子最能表達版主的想法又淺而易懂."如果在Nikon D4上面使用 FF DX CX 三種裁切模式拍攝再用三顆不同焦段的蔡斯定焦鏡頭拍出接近的視角相片除了景深與壓縮感不同外在一般網路800X600的縮圖下也許畫質差異不會很大~"版主, 那是你的想法嗎?還是半年過後, 你有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