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arlin wrote:
我認為有些東西在按快...(恕刪)
所以可以練出在搶拍時,按快門前把一切都做好更難能可貴!
這是在底片時代,暗房不像現在數位暗房這麼方便的時候..
大家所追求的技巧。
曾幾何時,大家把部分練拍攝技巧的時間轉變成修圖時間了。
這沒有不好,只是生態轉變了我想。
一樣到侯硐拍貓就很有這樣的感覺..
拿全手動底片單眼跟數位單眼就有很大的拍攝差距感。
貓是動來動去的,站好位置,調好光圈快門,貓都跑了,
所以很多時候要想辦法讓貓跑進畫面來,或是想辦法在對焦或光圈快門上調整縮短一些時間。
數位單眼方便多了,開個LV就不用整個身體去站好位置,開AUTO包圍曝光連拍,甚麼都不會漏掉。
拍個肉檔回去怎麼修都很開心。真的是方便太多了。
所以除非有主題的拍攝,不然很多旅遊照片連底片單眼都懶得拿。都是直接數位單眼拿出來用到底。
所以在這個年代大部分的狀況下,可以說連攝影眼都不用練了。
LV就夠拉。這就是硬體成長帶來在拍攝時的方便,也節省了許多時間。
反而是數位暗房普及,在後製的平均時間應該都拉長了吧。
這只能說是生態的轉變,
就如同以前按快門及調整光圈是在相機機身前方
現在很多都轉變成按快門跟光圈都是在機身後方的螢幕上了XD
底片的高寬容與厚實感應該是底片愛好者認為無可取代和最引以為傲的,
但我還看過傳統與特殊相機區有說了一口攝影經的大師PO上來的照片,
經過底掃後,
自己不知怎麼後製調色拉得過飽和都出現色階斷層或細節喪失了還不自知~
數位容易過曝或不足造成細節層次不足(尤其是CCD,而CMOS改善了卻有點發色怪異),
這些不正是底片用家族最不能容忍的嗎?
怎麼......還分不出差異性?底掃後還亂調一通?
另外,
數位就不用技術了嗎?
那M模式是用來..?
測光?離閃?掤拍?...,或是搖黑卡等,
數位都用不到了嗎?
再者,
時下不是也有一些大學生只是為了潮而去買底片傻瓜機或拍立得嗎?
技術就比較好嗎?
現在六年級以前的人,誰沒用過底片機啊!
即便是傻瓜底片機還不是人手一機?
有必要如此神話嗎?
何須把底片機自詡為很高境界、高不可攀?
我不排斥底片,
也喜歡底片溫潤豐富的色調,
但實在無法苟同部分底片用戶自以為是的態度!
當然這也不關我的事,
只是希望在檢討別人前先檢視自己的盲點吧!
最後我要說的是:
拍照而已,別把界線劃得這麼清楚!
動不動就想高人一等,
連後製或技術都要拿來說嘴,
那就對你的周遭同事和親友先說服他們再來此說服版友比較實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