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aha214 wrote:
比較是學術派專門的技(恕刪)
這就是我前面提過的美學、詮釋學甚至是社會學,教的都是看事情的方法,而不是教你對錯。理組可能不了解我們文組在學什麼,套到法商通用的邏輯上,以樓主為例,全文皆以全稱命題批評所有受眾的是非對錯,再反過來說自己沒有指名道姓,一般作文中要做到全盤肯定或是否定本身就是很危險的,何況沒有任何理論基礎。我們可能不了解藝術史、攝影史或電影史,但是我們都看電影,電影的發展本身就是建立在電影史的基礎上,運鏡、景深都深深影響情緒和劇情,這些方發都是數十年來逐漸變化而來。以我最印象深刻的推軌變焦為例,整體呈現的懸疑效果無可取代,即使你沒聽過這個詞你也一定看過這個鏡頭並受它影響,而當你聽過這個詞時,你可以更好的去評價它的好壞。所以你還想說電影史、攝影史、藝術史、邏輯學、社會學、詮釋學、美學都不重要只要拍就夠了嗎?另外理科自然也有它的科學方法,例如前面提過的否證主義,以樓主的全稱命題來看自然不可能容下否證主義。隨附推軌變焦和風景數張或你可能聽過攝影的林布蘭光。
補充關於前提科學藝術或新聞攝影的問題,全盤的肯定或否定代表你落入和樓主相同的邏輯陷阱,我們常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為什麼賈伯斯不做大手機,因為他認為小手機是美的。我們說技藝技藝,賣油翁也只是惟手熟爾,照這樣來說所有的運動也沒有觀賞的價值。如何減低風阻、如何表現更好的姿態、如何取悅觀眾,我說的是運動,你說的是科學,他說的是藝術。文人相輕說的是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不了解對方的想法溝通自然不可能。而在藝術甚至類型攝影的分野上,不理解一種時代精神,再怎麼回看都一樣是有字天書。
平溪車站-看好日落和火車,結果火車來的時候太陽剛好沉下去

松山機場-拍飛機拍到鬼打牆下課,經過團團草剛好來一台軍機

綠水合流- 明知道過期還是帶了拍立得,拍到邊角的藥水都失效

北海岸風箏節-隨手拍一張樓主不喜歡的辣妹,臉上有林布蘭光
這我絕對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