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無關影像本身,而是如何勾勒一種視野

Wahaha214 wrote:
比較是學術派專門的技(恕刪)

這就是我前面提過的美學、詮釋學甚至是社會學,教的都是看事情的方法,而不是教你對錯。理組可能不了解我們文組在學什麼,套到法商通用的邏輯上,以樓主為例,全文皆以全稱命題批評所有受眾的是非對錯,再反過來說自己沒有指名道姓,一般作文中要做到全盤肯定或是否定本身就是很危險的,何況沒有任何理論基礎。我們可能不了解藝術史、攝影史或電影史,但是我們都看電影,電影的發展本身就是建立在電影史的基礎上,運鏡、景深都深深影響情緒和劇情,這些方發都是數十年來逐漸變化而來。以我最印象深刻的推軌變焦為例,整體呈現的懸疑效果無可取代,即使你沒聽過這個詞你也一定看過這個鏡頭並受它影響,而當你聽過這個詞時,你可以更好的去評價它的好壞。所以你還想說電影史、攝影史、藝術史、邏輯學、社會學、詮釋學、美學都不重要只要拍就夠了嗎?另外理科自然也有它的科學方法,例如前面提過的否證主義,以樓主的全稱命題來看自然不可能容下否證主義。隨附推軌變焦和風景數張或你可能聽過攝影的林布蘭光。
補充關於前提科學藝術或新聞攝影的問題,全盤的肯定或否定代表你落入和樓主相同的邏輯陷阱,我們常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為什麼賈伯斯不做大手機,因為他認為小手機是美的。我們說技藝技藝,賣油翁也只是惟手熟爾,照這樣來說所有的運動也沒有觀賞的價值。如何減低風阻、如何表現更好的姿態、如何取悅觀眾,我說的是運動,你說的是科學,他說的是藝術。文人相輕說的是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不了解對方的想法溝通自然不可能。而在藝術甚至類型攝影的分野上,不理解一種時代精神,再怎麼回看都一樣是有字天書。


平溪車站-看好日落和火車,結果火車來的時候太陽剛好沉下去

松山機場-拍飛機拍到鬼打牆下課,經過團團草剛好來一台軍機

綠水合流- 明知道過期還是帶了拍立得,拍到邊角的藥水都失效

北海岸風箏節-隨手拍一張樓主不喜歡的辣妹,臉上有林布蘭光
其實照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塑造着一個整體的感覺,不同的人對那個整體的感覺有不同的理解
簡單以一張人像照為例,裏面可以包含無數細節,模特兒穿着的衣服,眼神,髮型,飾物,化妝, pose,攝影師使用的鏡頭和角度,燈光,背景⋯⋯,所有的細節組合之後就會帶出一個整體感覺,當中的個別因素改變,整體感覺就必然有所不同,而如何選擇這些不同的選項,就是攝影師個人品味和經驗之所在,這個邏輯放於其他範疇的攝影應該大同小異
我常常聽到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比喻,我不懂烹飪, 但我懂得分食物好味還是不好味,而到底那個好味的食物為什麼好味就留給的對烹飪有認識的人告訴我
hillside wrote:...反而希望大家多培養這方面的愛好...
這我絕對同意!但我覺得這種事情強迫不來,只能隨心之所向跟著感覺走!

任何題材講究了其實都很困難,尤其要達到建立個人視覺語彙這個境界,整體比例上來講更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拍一輩子也達不到,難道把圖都刪了?很抱歉這麼講,一般網路上所謂的女像攝影大概就是挑美色看身材,所以才會有"正妹先決"如此貼切的形容詞;在江湖上打滾的外拍妹也很清楚如何配合大家的口味,賣萌拼性感爺兒們拍的高興下次才有錢賺;這就是一般人想接觸女像攝影,所面臨最基本也最現實的困境,"磨"需要時間金錢,色藝兼具的好MD也非垂手可得,想挑也得請得動請得起還願意配合,這部份已經脫離一般大眾現實稍遠了些,實務上來講一般人根本辦不到,大多只能付點錢跟著一堆人擠外拍,主辦燈架好了自己找機會搶快門,什麼髮妝造型.個人想法.醞釀與"層次"...那也要MD願意也配合得來才行啊,一群人擠在一起七嘴八舌意見一堆,結果最後的"共識"大概就是都別太囉嗦,招牌表情動作擺出來就是了,時間有限,多拍多賺,少按笨蛋,記憶卡飽飽,俗又大碗,皆大歡喜...;

我是覺得樓主有點實務經驗與像樣作品拿來說服別人(不是踩)也不遲,其實很多人並非不想有點"層次",但實際執行面來講障礙困難重重(光MD就是第一個必定面對,難以克服的頭痛問題),不是不想而是現實上辦不到;假如長篇大論能幫其他人解決真正的問題,那我拍拍手,否則就是沒經驗又眼高手低,專講不切實際幹話的廢文!只要手上有器材,什麼題材不能拍(而且其他多數還不用花錢),什麼沒試過,但想不想或是否感興趣還需要別人"提醒"嘛?在瞧不起其他事物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實際狀況與面臨的困境,我自己大致沒這問題,但多體諒少苛責別人不會少塊肉,尤其自己東西拿不出來的講話更該保守一點!
C.楊 wrote:
所以你還想說電影史、攝影史、藝術史、邏輯學、社會學、詮釋學、美學都不重要只要拍就夠了嗎?


我真的蠻想這麼說的,不是了解這些才有辦法創作或是創作出像樣的東西
這些甚麼學甚麼史的只是歷史紀錄,只是歸納統計分析出來的東西,只是學者分類出來的東西,就算沒有這些東西你眼中所謂的"藝術"還是存在的
很多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並沒有想到分類,他只是想到要用這種手法表現,或許你舉的希區考克就是如此
我反推回去問,是先有音樂還是先有樂理? 是樂理創造音樂還是音樂創造樂理?

人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去知道對方在想甚麼,那個人說這個好美,他有可能是騙你的,也有可能是真的,但是為什麼美有可能說不出所以然,人們的審美觀不完全是經過訓練出來的,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可以把它視為天性
上面提的甚麼學只是在幫你看懂你第一眼看不懂的東西,但是不保證你學了還是看的懂,但是你看懂了就表示你與作者當時的感覺與想法一樣了嗎? 未必
Wahaha214 wrote:
我真的蠻想這麼說的,(恕刪)

不,你沒有抓到我的點,我從頭到尾沒提到希區柯克,偏偏他是我最喜歡的導演,既然你提了。希區柯克是個非常多產的導演,除了上面提到他發明的推軌變焦之外,你很難在他的電影裡看到其它特殊技法。並不是他不會,而是他著重的點在劇情本身,他一切的手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呈現劇情,因為劇情才是電影的根本。你看李奧納多在神鬼獵人雪地掙扎演的只是君子復仇,可以稱為好的獨角戲。同期的瘋狂麥斯在沙漠飆車的群像劇,摒除誇張的聲光效果,宏大的世界劇情步步推進。即使不管這些,你也可以說誰有好的劇情,誰是好的電影,或誰是好的劇情電影。希區柯克將電影的重心放在劇情本身,或你認為是獨角戲或聲光效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評斷標準,沒有這些標準,鄰居阿桑在看八點檔時一樣劈頭先問你: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古人說: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而與我何干。我們的確不需要這些理論,只是它可以避免我們重蹈覆轍甚至自吹自擂,真正要關係的是在影像中如何呈現畫面,要這麼做,唯一的方法就是:出門拍照吧。另外你提的這個想法:XX無意義,其實更早就有哲學家談過:形上學無意義、美學無意義之類。雖然你沒抓到我的點,但一樣那句話,我們只是各以所長,相輕所短,改天台北拍照的路上相遇的到。人在外就不附圖了。
Wahaha214 wrote:
我認為新聞攝影的價值會高於藝術攝影的點在於,他能實質影響他人的想法與觀點甚至生活(美國的反戰運動與日本的的汞汙染事件),用最簡單的例子,賈伯斯我認為他很偉大,因為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他的成就造福了多數人,我個人就認為科學類的諾貝爾獎得主比藝術家偉大多了,成就個人與改善世人的生活環境或是拯救更多的人是完全不同的等級

要下「賈伯斯我認為他很偉大,因為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他的成就造福了多數人」這樣的命題,必須有一些認知:科技的進展與結實是一種涓滴成流、水到渠成的概念,並非少數人可竟之功。比方說,如果沒有當年的 Bardeen 與 Brattain 發明電晶體、Kilby 發明積體電路,哪來後來的第一顆微處理機 4004 與用在 Apple II 上的 6502?更不用說,這幾個人的成果也是站在許多巨人的肩膀上而有所成的。這世界沒有賈伯斯,個人電腦、平板及行動電話並不會就此消失,光他一個人並不足以改變人類的生活。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個龐大的有機體,許多力量纏雜交互影響著彼此,要說科學類的諾貝爾獎得主比藝術家偉大得多,改善更多世人的生活與拯救更多的人,這已經有點過度簡化而忽略掉其他因素了。要說影響力,政治家就一定比科學家小嗎?如果當年德國政壇的發展不是那樣走,說不定希特勒出頭所造成的人類浩劫可以就此避免。無用之用的藝術家看似影響力不大,但他們說不定也發揮了調劑人心、撫慰人心,甚至降低戰爭發生機率的「用處」。更不用說科學雖帶來了生活便利等好處,但也同時帶來了全球暖化與核彈威脅等的後遺症,有時得失之間是很難說得清的。

回到原來的課題,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的價值也是很難評估與比較的,也不太需要去比較孰高孰低。何妨就讓不同天分的人適性揚才,發揮他所最擅長的潛能,我們才會有個更均衡、更多彩的世界。
下面我觀察的結果,是我個人的心得

現在的藝術是商業行為,不需要昇華成另一個層次,也不需要看成LEVEL比人高
我有個朋友北藝大畢業,他看透這些,所以他從不跟人說他是北藝大畢業的,他說太多號稱"藝術家"的都行銷手腕高明,外面多的是作品比這些人好但是出不了頭的人,套句話,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藝術界也是如此。"藝術家"也是人,必須要能生活下去,沒錢怎活下去??

真的能撫慰人心的並不是這些高冷的東西,一般商業電影能感動你,一般商業電影能啟發你,一般商業電影能教育你,重點是一般商業電影能讓一般人接受,但是現階段的"藝術"呢??

現在"藝術"有個特點,只有少數人"懂",只有少數人擁有的起,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不普及,無法大量複製,因為複製下去就無商業價值了

我前面有說了,古典音樂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關於這點我有和一位海外留學回來的聲樂博士討論過,她告訴我古典音樂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但是反看大家是如何看現在的流行音樂,以前的人比較厲害? 以前的人做出來的流行音樂都是藝術或是都很藝術,你不覺得在這點上面很耐人尋味嗎? 多數人比較喜歡聽周杰倫而不是帕華洛帝啊,好吧,多數人都很庸俗所以聽不懂古典音樂,不知道甚麼是藝術

結論是,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90%以上都是沒藝術價值的東西,都不是藝術,但是這些沒藝術價值的東西卻圍繞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

至於我提的賈伯斯,你所提的都沒錯,但是賈伯斯偉大的點在於整合,就像你很會種菜,你的菜很棒,但是給菜靈魂的是廚師而不是菜農,雖然你不能否定菜農的貢獻
locuscc wrote:
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的價值也是很難評估與比較的


看討論, 問題已由 " 攝影需不需要有相同意義 "

變為還未拿相機前 " 是否所有人需要有相同價值觀 "

兩個不同價值觀的人相撞是無謂
C.楊 wrote:
希區柯克是個非常多產的導演,除了上面提到他發明的推軌變焦之外,你很難在他的電影裡看到其它特殊技法。並不是他不會,而是他著重的點在劇情本身,他一切的手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呈現劇情,因為劇情才是電影的根本。


你提到的這段讓我想到現在一堆YOUTUBER拍的影片,轉場特效一堆,很博眼球,但是就這樣而已,再提一個,有個YOUTUBER的地點介紹影片我看完以後覺得,幹,浪費我20幾分鐘的生命看這影片,這啥洨,但是這個人還很多人訂閱,而且浪費我20幾分鐘的生命看的那支影片還上了新聞

有哪支奧斯卡經典名片轉場特效一大堆的??
C.楊 wrote:
為什麼賈伯斯不做大手機,因為他認為小手機是美的。


其實不是,因為他的哲學是,手機要能使用單手操作就好,這樣才是對的,用兩手操作是不好的設計,這也是為啥賈伯斯時代沒大螢幕IPHONE的原因
賈伯斯的特點在於他讓他自己變成使用者,只有站在使用者立場設計的東西才能引起使用者的共鳴,但是他又厲害到讓大家接受他個人的想法,他就是另一種型態的宗教
現階段的藝術難在哪? 難在於如何保持個人特色與想法但是又能讓人(多數人)引起共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