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丘的考題 : 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一張為 5X7 吋,一張為 16X20 吋。此時兩張照片上的景深???

輕鬆一下~

前幾個禮拜小弟在下玩了玩PDA上的 Depth Of Field Caculator

一直在想怎麼鏡頭相同可是算出來的值有一點點不同 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加入模糊圓的概念應該是可以很理解的

我的概念如下

當物體不在焦平面上時 其實在感光元件上 都會變成一個圓形(or光圈的形狀)

如果這個圓形夠小 小於pixels的間隔

這樣就會只影響到一個pixel

因此放成1:1的狀況下他是準焦的 也可以說他在景深內

endif XD
縮光圈的話是讓焦平面外的模糊圓更小 因此讓更多Z方向物體所呈現的模糊圓能夠小於pixels的間距

---- 以上跟這本樓似乎沒關係 ----

所以說如果感光元件的pixels間隔變大 可以接受的模糊圓就變大了 因此景深會變大
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有點詭異 跟數位的有點沒關

1. 5X7 16X20
我可以把5X7用放大鏡看嗎? 我可以把16X20拿很遠看嗎?

2. 底片的所呈現的連續性也會有個極限
如果我是用顆粒很大的ASA 3200哩 (舉個例而已
5X7是有顆粒感 16X20是顆粒感很大XD

這個題目可能出的有點不嚴謹...
說了不回,但最後還是要回…

為啥?
因為

我錯了!!囧rz



這見鬼了的景深真的不是在說鏡頭成象的清晰範圍,或著說鏡頭成象的清晰範圍是被定義為跟感測器的解析度和『看起來的感覺』有關的。

這景深說來還真不是普通的複雜,我還是覺得很不瞭當初定義這個名詞的人在想啥。
但定義出來的東西是公認的結果,那就沒得討論的,至少輪不到我來重新定義。

這東西實在很難說清楚…
請參考 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Depth_of_field
還有洗鏡光老師的書(可以下載部份章節):http://www.cs.mtu.edu/~shene/Chinese/DigiCam-Book/DigiCam.htm

總之,景深在討論的真的是照片最後看起來有沒有糢糊,而不只是鏡頭的清晰範圍,又或著說,這鏡頭的清晰範圍在原始景深的定義裡面是在最後洗出來才決定的。

p.s. 我還是不覺得放大有差啊~雖然定義說有差~但怎麼會拿這種東西來定義咧?!不懂~不懂啊~~
So far away~
真是熱烈的討論!只是希望大家藉由此討論能釐清觀念。

雖然前面已有許多前輩提供參考文件。小弟再補個 Wikipedia 英文版模糊圈的資料(裡面介紹比中文版詳盡)
CoC

以及景深公式

為方便討論,將引述相關的資料如下:

景深公式:



公式中的 c 就是模糊圈(應該是最大可接受模糊圈)。

接著再看最大可接受模糊圈公式:
CoC Diameter Limit (mm) = anticipated viewing distance (cm) / desired print resolution (lp/mm) for a 25 cm viewing distance / anticipated enlargement factor / 25
大致翻譯:CoC (mm) = 觀看距離(cm) 除以 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lp/mm) 除以 放大的倍率 除以 25
例如:
1. 觀看距離 50cm,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 5lp/mm,放大的倍率8 => CoC = 50/5/8/25 = 0.05mm
2. 觀看距離 50cm,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 5lp/mm,放大的倍率4 => CoC = 50/5/4/25 = 0.10mm
3. 觀看距離 50cm,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 5lp/mm,放大的倍率16 => CoC = 50/5/16/25 = 0.025mm

若最大可接受模糊圈會因這些因素改變,自然會影響到景深的深淺。
潛水 ........
mephisto wrote:
p.s. 我還是不覺得放大有差啊~雖然定義說有差~但怎麼會拿這種東西來定義咧?!不懂~不懂啊~~囧...(恕刪)


雖然數位圖檔直接在大尺寸液晶螢幕上顯像、檢視都非常方便,但有機會使用到傳統底片各種不同片幅(尤其是中、大型片幅),並且進暗房實際操作放大機的話,視丘的考題倒不是很難回答,因為答案就出現在你的實作過程當中。
站在相同的位置來看照片
假設一張3x5的照片的景深(看得清處的部分)是鼻尖到臉頰,總共深度是2cm
放大到30x50以後看得清處的部分剩下鼻尖上的一棵大痘痘,痘痘的深度還是2cm
3x5的照片看起來鼻子最清處,整張臉是可以辨識
30x50看起來痘痘很清處,但是整張臉已經糊掉無法辨認
景深有變嗎?沒有!都是兩公分!只是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但是看照片清楚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視丘這道題目的答案錯了
銀牙烈虎 wrote:
雖然數位圖檔直接在大...(恕刪)

我知道,這很容易理解。

只是我不懂的是,為啥會考慮到 coc 這種東西來放進景深公式中,因為這個變數又大,而且又不精確。

我唯一想到的解釋就是,攝影最初為的就是輸出、印刷,考慮到這個才能在最終輸出得到比較精確的效果。

what ever, I am wrong...
So far away~
mephisto wrote:
說了不回,但最後還是...(恕刪)


拍拍手

我欣賞這種態度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個年代就是只能透過照片來看

定義就是從照片往回推的,公式從觀賞距離、放大尺寸、人眼辨識率這些定義開始,慢慢推導出CoC

放大縮小,直接影響的就是CoC,你的眼睛對於不同大小的影像,在不同距離,有不同「辨識率」,當然景深(清楚的範圍)就不一樣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范小胖 wrote:
1. 5X7 16X20
我可以把5X7用放大鏡看嗎? 我可以把16X20拿很遠看嗎?...(恕刪)

這題答不就有2個都對了,
適合的距離觀賞下,"景深"不一樣,
5X7近看,16X20遠看,"景深"一樣
可以這樣解釋嗎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tsai_cc wrote:
站在相同的位置來看照...(恕刪)


景深說的不是照片上鼻子那2cm或者痘子放大後也是2cm,而是鼻子到臉前後2cm,跟鼻子到痘子只有0.5cm

你說的剛好證明,原來2cm的景深,放大後,景深少於2cm,因為只剩下痘子清楚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各位先拜都粉厲害

A:視丘這題出的?
Q:1.好 2.很棒 3.很爛 4.非常爛


我選3,變因都沒給齊要怎樣答,樓主應該要求這題送分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