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 wrote:
我看到的現況就是許多藝術家. 攝影家
例如吳政璋. 許哲瑜.
為了可以製作更大尺寸的作品. 紛紛換用更高像素的135FF機身. 或是有能力就換數位機背了
如果是日本攝影家的例子更多到舉不完


他們是很務實的. 重點是作品. 而不在用什麼相機拍


那你上面那段話 有甚麼好提的!?
那底片機可以用 為什麼轉數位就務實!?



文包 wrote:
可以用的就繼續用阿 ...(恕刪)





來這招喔
避重就輕的回覆喔
小彭新城 wrote:
那你上面那段話 有甚麼好提的!?
那底片機可以用 為什麼轉數位就務實!?


那你可以問他們阿. 為什麼捨底片機不用. 要轉數位?

我問過的回答是因為要出大圖
一個很務實的理由

文包 wrote:
那你可以問他們阿. 為什麼捨底片機不用. 要轉數位?

我問過的回答是因為要出大圖
一個很務實的理由


出大圖就務實!?
有這個目的的就務實!?

挖屋

馬格蘭攝影師超不務實的~
flickr上出名的諸多業餘攝影人(不代表不專業喔)
都好不務實喔!!!

網路上秀秀圖就滿足了...


原來攝影這種東西..
出大圖很重要..
筆記筆記
我們的世界,已經有過多的廝聲力結,以致於我們彼此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讓照片說話吧,讓我們無聲勝有聲~



2000, Contax RTS II, 25mm

2000, Contax RTS II, 25mm
文包呀!我前面問的大都是跟攝影有關,你現在在扯誰拿數位,那我問你,你都知道這些攝影師是傳統轉數位,相對這些攝影師對攝影的基本功就更深入了解,你回了一堆,也引用不少攝影師名字。請問一下,你自己的專業在那?
我問了不少攝影相關問題,但你都在挑別人的回答,甚至避開我問的,自己不懂就承認,老是打著不相關避開,不要丟臉丟過頭。
info都不小心透露我問的答案了,你還在跟我玩文字遊戲

infoto wrote:
還要繼續鬼扯喔
外行看熱鬧,也是您的專業嗎?
何不去進修呢? 你這種程度再多看幾年展覽也是一樣的


就算是外行看熱鬧. 也強過沒去看阿

展覽要多看. 重要會展更要多去social一下
才不會落在別人後面阿
讓照片說話吧,讓我們無聲勝有聲~



讓照片說話吧,讓我們無聲勝有聲~



讓照片說話吧,讓我們無聲勝有聲~



jeromevj wrote:
文包呀!我前面問的大...(恕刪)


你是說這一段嗎

jeromevj wrote:
底片有自己的技術在,先不談沖洗數位與底片的攝影應用二者間都有共同點,數位拍照技術實際上就是從底片延伸出來,而且我還可以更直接說,光圈 ,快門,ISO,光影,以及色彩還原,這些基礎都有,底片就是同樣道理。
但談到沖洗,這是傳統技術,更是呈現一位攝影師的獨自特色,底片在細節保留更不是數位可以比較。
如果這不能談底片技術,我到是想問問幾位一直在高談數位的高手,你們的攝影技術如何?


沒人說不能談底片技術阿. 歡迎
不過拿著底片來說"攝影數位化等於攝影被閹割"那我借想問一下了. 到底數位攝影有沒有資格叫攝影

你講的東西太攏統了. 前端拍攝的東西就如你說的. 傳統數位攝影都有

那後端暗房處理的部分. 也一樣傳統數位攝影都有

但您似乎認為暗房才算是攝影. RAW處理和色彩管理不算
試問其理由為何?



幾篇文供參考

[090620] ASAHI Camera五月號特集: 階調感探討
這篇是ASAHI camera作的測試報告專欄. 針對數位動態範圍和底片寬容度性能. 兩邊PK比較

RAW處理
[081019] Silkypix進階曲線控制 : 以R/G/B curve調整色彩平衡
[090129]Silkypix與梅花: R/G/B 曲線的進階應用


前端拍攝測光
活用點測光,練就所見即所得的拍照意境

螢幕端校正
[100101] Colormunki與螢幕色彩校正的自由軟體: dispcalGUI+Argyll CMS

輸出端校正
[100402] 印表機輸出端校正: Spyder3 print SR 開箱及使用心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