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e system 和 正片負片 DSLR 可以扯的上關係嘛

一開始聽到ZS的時候都覺得他是屬於黑白底片

不過後來慢慢了解之後才發現他只是曝光的一個歸類(?)

不知道在彩色正負片和DSRL上面有沒有直接關係????

新手發問 鞭小力點
EF|芒果 wrote:
一開始聽到ZS的時候...(恕刪)


簡單回覆一下:

Zone System主要是針對光、底片、化學、紙張這幾樣因子進行精密的測量、調控。

其實除了Zone System之外還有人提出不同的影像流程。

DSLR採用的是另一種影像流程,從信號拾取、轉換、影像處理到輸出進行精密的測量、調控。

這幾種方式的共通點都是期望在最終載體或媒材上產出滿意的效果,
基本上DSLR的測光的原理參照很多底片時代的優異方法加以整理,
以特定的技術取得現場光的參數模型之後與內建的資料庫比對,然後建議最佳曝光組合,
但是由於現場光線與場景的變換非常迅速,且DSLR對與高光位與暗部非常容易誤判,
導致溢光或者欠曝的情況經常發生,鑑於此,有很多用家開始採用M模式自行測量與調控;

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操作程序,加上每個人的實體(Physical & Mind State)特質(眼睛、大腦判斷),
對於最終呈現結果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數位暗房,從以數位的角度進行不同程度的模擬,
最初目的是以數位的方式表現出近似化學暗房所能呈現的效果,
進來數位暗房仍舊延請許多當代攝影家、攝影師作為研發的顧問,
說到這裡才想到我一個在英國的朋友,他是著名攝影協會的前會長,
目前還在擔任許多知名數位暗房軟體的顧問,他也經常到處演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我說一下。

說到這裡可能有點長了,收個尾~~

對於採用DSLR的朋友來說,
以手動(M)模式拍攝,可以明顯發現Zone System的正面效應,
對於採用P的朋友來說,影響似乎不多,但是能跟前者一樣在後期的數位處理流程體驗Zoom System的後期控光與輸出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有很多變因限於篇幅,暫時不討論。

至於其他以光圈先決、快門先決的朋友來說,以Zone System的角度來理解現場光,具有正面的效益。
後期影像處理與輸出則略同前者。

以上僅供參考。

附上一張以Zoom System思維出發的習作給您參考,希望這個簡短的回覆對你有幫助。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先看懂冼老師連結中的文章
然後上Goolge "zone system"
其中有一篇"Armageddonh's Blog"寫的"測光、曝光與ZONE SYSTEM"有三篇
另有一篇會查出"數位比較王"的文章有簡短的細述
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安瑟構想出zone system的原由
我在看到這個標題之前完全不知道什麼是"zone system"
至少現在我比你了解
不是說zone system和 正片負片 DSLR 可以扯的上關係
而是說片負片 DSLR的感光元件都可以使用zone system的觀念
只是做法不一樣,效益也不一樣
另外它不一定適用在所有的拍攝主題上

haytt wrote:
簡單回覆一下:Zon...(恕刪)


大致上了解了
zone system 對我這個新手來說還是個複雜的東西
呵呵連黑白底片都沒玩過的新手


kerskimo wrote:
先看懂冼老師連結中的...(恕刪)


嗯嗯我知道Zone system是有關測光的概念
只是都沒有看到在彩色底片和DSLR上面的說明
以為就只是屬於黑白的哈哈



冼鏡光 wrote:
請參看



可是我電腦點進去是亂碼耶
是我的問題嘛??
http://www.wretch.cc/blog/michael12348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