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法滿簡單的,不過我是最近才知道,
以下的方法很基礎,修圖高手們就直接按上一頁離開別砲我...

首先,記得最好拍RAW檔,最好選擇14Bits,以紀錄更多的細節.
再來就是不同曝光值多拍幾張.
後製再選擇調整最小的來後製.


原圖是長這樣的,暗部都看不到啦~


修圖方法很簡單,只要將陰影拉高,如果亮部爆掉,再調整亮部,
以前我都沒去動過這兩個選項,最近無聊拉到才發現...原來他是控制D-lighting..
有個小技巧就是通常暗部拉起來之後,彩度會降低,所以最好飽和也跟著拉一點起來.
最後再用CaptureNX的大絕招,彩色控制點去針對想要強化的地方做調整.
這張我是針對天空再做調整.


完成圖就像這樣,夠簡單吧~


恩,感謝分享,這也是PHOTOSHOP的陰影亮部修圖法,很直覺好用
但樓主在用Capture NX,調亮部細節時(調太多),不知道會不會有邊緣泛光的感覺呢?
謝謝
lupinV wrote:
恩,感謝分享,這也是...(恕刪)


會,相對來說拉暗部的問題比較小一點,所以我比較常遷就亮部而後製暗部的部份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lupinV wrote:
恩,感謝分享,這也是...(恕刪)

樓上有網友幫忙回了,
調整暗部會比較自然一點,
亮部調整一來效果有限,二來不太自然.
這時候14Bits RAW就有價值了...
借樓主的圖....小弟比較重口味~~~~~~~~~~~

光比差太多的時候, 這樣做也沒有用,
亮部就不用說了, 可調的範圍太小了, 稍一調整就出現怪異光暈,
暗部雖然可調整範圍大些, 但是細節還是差了,
而且調整太多顏色也會有點奇怪,
電腦看看縮小圖還可以, 放大就不行了.
最好還是依照傳統的方法,
1. 包圍曝光, PS疊圖: 個人不太認同HDR軟件的處理, 顏色很假,
PS疊圖是比較麻煩, 花比較多時間, 但效果比較好的做法.
2. 搖黑卡: 台灣人發明的喔, 可是這有點技術難度, 需要多多練習.
3. 使用GND, RGND: 對於不規則明暗界線的處理不太容易, 好的GND不便宜,
但用的好的人基本上一次搞定, 也不用後製了.
單張圖要做 HDR 比較難看到明顯的差異,會比較像是拉曲線爾爾 !!

借樓主的圖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