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sythuang wrote:
原來如此。廣角鏡的泛...(恕刪)
景深的詳細概念可以詳讀冼鏡光老師的文章
寫給新手:景深概論
我只大概提一下
請先翻到 "景深公式" 的 "景深 = 景深前緣 - 景深後緣" 的數學式部份
可以看到 景深 = (2 * f^2 * N * C * u^2) / (f^4 - N * C^2 * u^2)
這麼長的數學式記不來, 只好想辦法簡化
一般情況下按數值大小排列:
u = 物距 (mm), 對焦兩公尺外物體就是 2000mm
f = 鏡頭焦長, 最短大概在 8mm 左右, 長的 600mm 已經是非常了不起
N = 光圈系數的分母部份 (2.8, 4, 5.6)
C = 糢糊圓直徑, APS-C 約 0.0201mm, 全幅約 0.0289mm
所以通常分母部份 f^4 大過 N * C^2 * u^2 很多
乾脆犧牲一些精確度, 忽視 N * C^2 * u^2 帶來的影響, 只留下 f^4
然後把 f^2 上下約分, 常數丟掉, 可獲得以下粗略的 "關係"
(N * C * u^2) / f^2
這樣就可以考慮例如 N (光圈), u (對焦距離), f (焦長) 不變, 但從全幅換成 APS-C (C 從 0.0289mm 變 0.0201mm) 對景深有什麼影響
(也就是冼老師後面指出的四個重點)
一般人拍照靠經驗和直覺就會告訴你這層關係
我已經算是比較異類一點 (沒經驗沒直覺)
又遇上了冼老師才造就了今天這麼離奇的結果...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