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人生另一階段,婚禮服務心得 - 攝影篇
前言
這是簡單的心得分享
談專業婚禮攝影
婚禮攝影是一件非常專門的工作,在歐美市場由於並無拍攝婚紗照之慣性,類似白紗紀錄通常是在婚宴現場才由攝影師迅速地引導並搶拍畫面,因此婚禮攝影的價位動輒十萬台幣起跳已是常態,即使數十萬台幣等級的婚禮攝影也不難見到。而國內由於婚紗照之習性,故婚禮攝影之部分是著重於迎娶、拜別、宴客、奉茶這四項重點。
很幸運的國內婚攝價格不僅相對偏低,更甚費用僅有十分之一不到!但有利有弊,也因此造成國內頂尖團隊外移,國內婚攝惡性競爭之環境。
我們常會見到由親友擔任婚攝,事實上我是很不建議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難得喜宴,卻要勞心奔波
婚攝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並不是說沒畫面的時候可以坐下來喝水吃飯。擔任婚攝的攝影師,在婚禮當下即便他非常的有經驗,仍須注意四周環境,新人一進、二進的時間,上台舉杯、下台敬酒,還有全場賓客互動的表情...當下之精神緊繃,實非易與之事。而若有婚禮錄影之需求,平面和動態又要配合相互的走位運鏡,則又是一番功夫。
用心良苦,但不一定能成
婚攝的宴客現場環境多半光線複雜,可能餐廳燈光漫射,也可能光線不足。再再都是考驗相機和使用者的技術。我曾經看過一場婚禮,有一位常在玩攝影的親友帶了近三十萬的設備義氣相挺(Nikon D700、N24 1.4G、N35 1.4G、N85 1.4G、N24-70 f2.8G、N70-200 VR2、SB900),但拍出的照片大多數都有快門過慢晃動、曝光不足、對不到焦漏失,卡不到理想位置...等問題。
專業快門,是能夠維持水準
如今單眼相機過度普及(強調過度的原因,在於太多人買了單眼相機只用最簡單的智慧模式,猶如買了跑車卻不會換檔),不可否認確實會因此拍出好照片(設定都正確、照片情感細膩動人、構圖生動...)但這張照片是由一千張中所選出來的。問題在於婚禮的重點絕對不是一張兩張,而是要能在各種狀況下均能維持一定程度的水準之上,照片能詳實的紀載婚禮的現場狀況並供新人在婚禮後拿出來仍能懷念當下,發出會心一笑。
經驗累積,使得筆觸更為傳神
用光線為筆、底片為紙、時間做顏料,揮灑出如詩般美好。就像繪畫,當同一個筆觸畫上百便,自然比初次提筆之人能更為瀟灑。婚宴攝影親友們除非專業任職婚禮的拍攝,否則通常經驗不會超過十來場,當然無法與上百場經驗的攝影師相比擬。
分毫之差,錢再賺就好
提起費用也許很市儈,但不可否認許多不請婚攝的新人為的就是省下些經費以供出國或留作家用。但這實際上是不必的,以婚宴場合來說,每桌費用約8,000~16,000不等,桌數約開在20~50桌為多數。這個價錢也剛好是婚禮攝影的行情價。也就是說,即便最少桌數的20桌來算,也僅僅多出1/20也就是5%的開銷罷了。如果您桌數是30、50桌來看,那更只有2%~3%的支出。這筆費用的支出,卻能讓幾年後拿出照片回憶時,看見更多彼此一同走過的痕跡,我相信這是值得的。
以下再提供幾個常見的錯誤照片:

這是一張失敗照片,照片本身曝光不足。
並且因為遮擋的關係,新娘身上有了賓客的影子,且構圖時主持人佔住了視覺上極重要的畫面區塊。
顯然婚禮的流程進行,是需要主持、樂團、攝影等...專業團隊事前做縝密的溝通才能盡善盡美。

這張照片則是快門時間不對,新娘閉上了眼、下巴稍微向下,造成了很不好看的角度。
另外左邊賓客的手入鏡了、整張照片的發色也讓人覺得蠟黃不舒服。

這是親友婚攝最常見到的現象。問題在於背後光線太強造成的背光問題,
這是由於相機會對環境做測光,就像站在夕陽的環境逆光拍攝落日,常會得到人物全黑的狀況一樣。
此時要靠閃光燈來做補光,而在婚禮兵荒馬亂的環境,若非職業攝影人員,
要如何把光線打的自然又能及時的捕捉新人的畫面呢?

這樣畫面的問題是主題不夠鮮明,沒有將照片主客關係透過光圈、光線、構圖分辨出來,
讓看照片的人不知道焦點在何處。

為何會曝光過度,這是由於新人一進以後,原先的測光是在舞台下賓客之間。
該環境光線較為柔和,讓賓客吃飯的時候可以輕鬆。
但是上了舞台,光線會特別聚焦,這是飯店的打光系統要營造新人為主題的原因,
所以測光一旦沒有調整,就容易拍出過曝的畫面而失去細節。
還是想要嘗試親友團的拍攝?
看了這麼多照片如果仍想由親友拍攝該怎麼拍呢?
沒關係,我這裡簡單一個速成的方法,先設定以下:
M 模式
ISO 640
f 5.6
s 1/100
閃燈手動 1/16
鏡頭 盡量多抓廣角端為主
然後拍攝以後,
主體明暗:調光圈
背景明暗:調快門
都是往前推一格、減一格即可。
還是拍不起來,才拉ISO,往前640→1000→1600這樣跳。
如果環境不是很嚴苛的,直接自動就好。
大概這樣吧,先求有再求好!
上面的設定是兼顧安全快門、調整的速度等...
用手動的原因是這樣變數反而少,只要調整光圈快門往前推或往後退即可,
全手動變數是最少的,反而最好控制。
其實還有一些小秘訣,例如M是一套設定、A是一套設定、S是一套設定,
不過礙於許多單眼機身沒有雙轉盤,可能無法這樣玩。
(中高階機種操作上確實較有優勢)
最後相機可以設定的Auto ISO請記得關掉,全程RAW檔拍攝,後製寬容度會高很多。
用手動抓時間才會準,讓機器測許多機會都錯過了!
這是簡單的拍攝技巧速成部分,但是直覺和美感,
是需靠經驗的磨練和不斷提升審美觀而來的,這部分便無法速成。
我以下再提供幾張範例說明

人物膚色最好拍的偏白些,這樣會較討喜。
如果用光圈或快門先決模式,可以設定補償多一步到兩步即可。

雖然說白紗照片要留有細節不要過曝,但有時為了畫面主題的整體感,稍稍過曝也沒關係。
總之盡量拍攝多以明亮、清晰的風格為主最為保險。
(另外這張照片有趣的一點是,貓的尾巴...)

現場的雜物也是一個紀錄重點,畢竟新人忙碌之餘,很難注意到這些畫面。

婚攝最芭樂的角度...

而回家的路上,多少會有雜亂環境VS華麗禮服的違和感,也是不錯的紀錄素材。

在進飯店之前,如果有些畫面,可以順便幫新人拍一下,
比起婚紗照又是另一番風趣。

婚禮現場兵荒馬亂,如果因為卡位的關係,沒有辦法拍到漂亮的畫面,
可以嘗試將主體以外的顏色抽離,藉此凸顯賓主關係,讓畫面更為聚焦。
(有些婚攝會整張黑白,我十分不愛這種調性,另外也有可能是他白平衡救不回來的關係...)

如果飯店有意營照一些效果,例如把環境光全部關閉,只用聚光燈對新人的時候,
可以藉此將聚光燈做為背景的勾邊光線,自己再用閃燈補正面光線。

拍些特殊的角度,會有與眾不同的畫面,如此才能顯現出婚攝的價值。

也是比較奇異的角度,有點像舞龍舞獅,哈。XD

宴客後的紀錄

快門時機我認為是最困難的一項,如何抓到準確、動人、精采的畫面,
這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訓練和直覺反應才能辦到的。
以上,提供正反兩個例子各五張給各位參考!
後製多寡?
至於許多照片後製的問題,我認為把顏色調整到討喜是最重要的,
而其它後製如落款、補上 (喜喜) 這樣的字樣雖然很常見,但建議不要做比較好。
這其實是一種修飾照片的技巧,因為整張照片的構圖可能不夠精確或主題不明顯,
透過文字和線條的落款後製,作為框架來集中觀賞者的注意力,
但也會造成畫面不夠完整、連續的問題,
乍看之下或許吸睛,但十張、二十張以後,便會膩了。
另外如外星人皮膚這種調性,多半是想模擬底片之故,
我也是認為少量就好,口味太重的東西通常不耐吃,也對身體不好(拿來回憶時會覺得太多加工)。
然後最後一點是被攝者(一般我們稱為主家)想要的是什麼?
是要唯美浪漫,還是要詳實紀錄,這是很大落差的。
我也建議最好是做"詳實記錄",唯美浪漫的部分,在婚紗照裡頭就有了,
莫非幾年後拿出這些照片,才在努力回想當初的意境嗎?
而唯美浪漫的本子,其實是很容易編輯的,
影像拉一拉,丟給廠商輸出,既簡單又省工!出來也漂亮,攝影師何樂不為呢?
但是畫面太少,作為新人的角度,以後拿出來回憶可能會很辛苦的。

最後,一場完美的婚禮,是由許多專業的工作人員所組成的團隊,齊心合力完成的。
不論您是要結婚的新人,或是被指派當任婚攝,
好好體會其中互動的奧妙,不僅有趣,也很有東西可以學習。
另外我覺得攝影,是一種生活態度!
也是一種對美學的偏執,藉由快門不斷去履行自己對美的求索。
以上,拙見分享還請見諒。




























































































